海納百川》管理校園使用手機 教育部別無疾而終(鍾重發)

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在今年10月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舉辦「過曝世代、手機成癮與校園學習」公聽會後,承諾會在兩個月內提出「校園如何管理學生使用手機」的初步構想。(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在今年10月17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舉辦「過曝世代、手機成癮與校園學習」公聽會後,承諾會在兩個月內提出「校園如何管理學生使用手機」的初步構想,並承諾教育部一定會積極進行跨部會協商來回應外界期待。不過兩個月的承諾時間已然過去,卻未見教育部對訂定「校園手機使用規範」的修立法有相關的提議與說明。

近十年來家庭與教育現場最大的改變,應該是手機已完全介入兒少的家庭生活與學習了。當今臺灣的兒少平均10歲就擁有個人專用手機,且每天使用逾4小時,學童使用手機打遊戲、即時通訊和觀賞媒材,不但時間過久、沒有節制,甚至手機成癮,引發上課沒精神、無法完成作業、學習評量成績差、情緒暴躁易怒、網路霸凌等學習和適應問題,且學生使用手機引發的師生衝突與校園事件不但已是校園的日常,更是孩子越來越難教的最主要因素。

教育部自民國100年即訂「校園攜帶行動電話使用規範原則」,縣市政府與各校也都訂有「校園手機使用規範」,不過當今中小學校園的學生手機管理幾乎是放空狀態。其主因如下:

一、當時有手機比例不到5%且智慧型手機未上市,但現今中、小學生幾乎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民國100年的「校園攜帶行動電話使用規範原則」已過時太久,無法規範與管理現學生在校園使用手機的樣態。

二、教育部在規範中未訂罰則,因此縣市教育局與學校都不敢自訂罰則。一個只有規範,卻沒有違反規範的規定,怎會有學生在意,怎會有老師想和學生髮生衝突去管理呢?

三、大部分學生都認爲手機不影響學習,而家長也認爲學生有手機可方便聯繫,因此需邀請「家長及學生代表共同討論及同意」下,難達成手機管理共識。

許多高中職與國中老師都反映,現在上課時別說要「儘量關機」,現在學生能記得在上課看影片時調成靜音模式,老師就應該非常感謝了。現在校園雖都有「校園手機使用規範」,不過學生卻根本沒人理會規範,老師/學校也沒人想管、敢管。因此教育部應傾聽老師、學校有利教學與學習爲主的訴求,讓老師/學校端在管理學生手機上有法理依據。

法國今年8月起更在200所中學試行禁止15歲以下學生攜帶手機入校政策,希望藉此讓孩子們能有個「數位暫停」,如果試辦成效良好,這項禁令最快將於明年1月在全國中小學實施。荷蘭在今年7月初已公佈從明年起學生的手機、平板、智慧型手錶都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能使用。美國的俄亥俄州、科羅拉多州、賓州、加州⋯⋯等都重申禁止學生在課堂上拿出手機,以「關注眼前世界」,臺灣的「校園手機使用規範」會是如何呢?

教育界前輩李家同校長曾投書「注意電腦和手機對孩子的影響」,特別提到現在網路上有相當多資訊根本是有毒的,比如色情網站,年輕人接觸到這些有毒的資訊,對他們極爲不利,獲得教育界廣大的迴響和家長端深深的省思。孩子使用手機過久的視力不好,沉迷社交媒體和電玩造成的學習落後、電玩成癮、甚至精神疾病,孩子在網路大放闕詞、亂傳影片等,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與未來前途。

規範學生使用手機是家長與教育單位共同的責任。家長除讓孩子過早擁有手機並有能力規範使用手機的時間外,教育單位更該由教育部訂定明確罰則與執行單位的「校園手機使用規範」。若連學習的校園都無法規範學生使用手機了,更遑論許多沒有親職能力的家長,如何能約束學生使用手機的常規?如何能讓學生不沉迷於手機的使用與成癮?

(作者爲空大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