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國民黨的滄桑正道(陳勤浩)

朱立倫稱國民黨永遠親美反共。(周志豪攝)

去年秋,競選黨主席的朱立倫,被問到兩岸論述時總是閃爍其詞,「猶抱琵琶半遮面」,只是最近到了他至親的美利堅合衆國,纔開懷暢言。一番「九二共識無共識」的宏論,飽受批評後似已「校正迴歸」;另一番「國民黨永遠親美反共,與中共做價值與制度的競爭,要持續對抗共產主義」的表白,則不但充分反映其政治立場,更顯露其對歷史事實的錯誤認知,對百年來國共兩黨既有聯合又有鬥爭的歷史事實和經驗的歪曲和漠視,有必要溯本清源,以正視聽。

98年前,兩黨先賢胸懷拯中華於大廈將傾,救萬民於水深火熱的赤子之心,於1924年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中共幫助孫中山先生改組國民黨,並重新解釋以民族、民權、民生爲內容的新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與中共的民主革命綱領不謀而合,雙方確立了共同的政治基礎,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從此拉開了帷幕。

在蘇聯爲首的共產國際幫助下,開辦黃埔軍校,展開東征及北伐戰爭,不到三年便攻佔長江以南大片國土,爲 1928年剿滅北方軍閥,初步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除了複雜的國際國內背景客觀因素外,還與孫中山對於社會主義的友好態度有一定關係,成爲推動國共合作的思想動因。

孫中山先生不僅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而且也是中國最早探索社會主義的先行者。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山思想的理論來源之一,並且是推動其一生不斷革命、不斷進步的主要動因。

1896年9月到1897年7月,孫中山旅居英國九個月,研究過社會主義。孫中山說:「我在歐洲的時候,與社會主義各派領袖人物都有過接觸,各派的理論也都研究過。我參酌了社會主義各派的理論,汲取它的精華,並顧及中國的實際情況,才創立三民主義。」

1905年5月,孫中山專程到布魯塞爾造訪了恩格斯締造的第二國際總部,會見了第二國際主席王德威爾得和書記胡斯曼。孫中山以社會主義者自許,要求加入第二國際,使中國由「中世紀的生產方式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新階段」。後來,孫中山在致第二國際的信中又懇切請求,「同志們,我向你們大家發出呼籲,讓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可見孫中山對於社會主義的嚮往。

第二次國共合作於1937年至1945年曆時八年。國共兩黨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標誌事件是:國民政府承認中共合法地位,中共領導的工農紅軍和南方游擊隊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及新編第四軍。中共轄下的蘇區政府改名爲中華民國特區政府,實行比國統區還民主的民主制度(國共合作史上最早的「一國兩制」)。

抗日戰爭期間,中共領導的敵後戰場和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在戰略上相互配合,浴血奮戰。至1945年8月,在中國正面和敵後戰場上,國共抗日軍隊一共抵抗日軍57個師團,超過東南亞加上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總數。中共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依靠廣大人民羣衆,開闢廣闊的敵後戰場,建立了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開展艱苦卓越的敵後抗日遊擊戰爭,進行了12.5萬餘次對敵作戰,始終配合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促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被日本竊據50年的臺灣寶島也得以光復,回到祖國懷抱。

第三次國共合作始於2005年。國民黨歷經臺灣島內的兩次大選失敗後,黨內士氣和鬥志跌至谷底。時任黨主席的連戰,不顧民進黨當局的抹紅抹黑和恐嚇阻攔,毅然率團登陸破冰,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握手言和,發表了綱領性的「兩岸和平發展五項共同願景」,拉開了第三次國共合作的序幕。國共和解打開兩岸和平之窗,獲得大多數臺灣同胞的擁護,成爲國民黨在島內選戰的利多,終於在2006、2008兩場選戰中完勝民進黨,奪回了執政權,迎來了2008至2016年兩岸同胞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發展的黃金時期。八年間兩岸兩會共簽署了ECFA等23項協議,臺灣連續九年得以用觀察員身份參加世衛大會,2015年11月還在新加坡上演了舉世矚目的「習馬會」。

近百年來國共三次合作史表明,作爲中國近代史上吒吒風雲的的兩大政黨,國共合則中國興,國共分則中國亂。中國的事情應由中國人自己商量着辦,無須假手他人。尤其是第三次國共合作,在兩岸關係中更發揮了非常關鍵的引領作用,從而說明國民黨不管執政還是在野,只有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堅守民族大義,落實孫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義,爲民衆謀福祉,爲臺海謀和平,爲民族謀復興、爲國家謀統一,才能振衰起敝有所作爲。

看着當前的臺海局勢,看着民進黨當局長期過度親美的所作所爲,俄烏戰爭的炮聲已經引起臺灣民衆深層憂慮,臺灣人也要當美國霸權代理戰爭的炮灰嗎?臺灣人甘願充當民進黨「倚美抗中謀獨」的「政治賭本」嗎,在當前臺海風高浪急的形勢下,是如何積極備戰還是全力避戰?

臺灣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日前在一次兩岸交流活動中指出,「要破解目前的兩岸困局,乃至遏制美國霸權控制世界的企圖,最簡單也最釜底抽薪的做法,就是通過兩岸和平協議的協商簽署,讓兩岸可以和平發展,再經由兩岸和合的統合過程,讓兩岸在尊重與平等的基礎上完成和平統一。我認爲,在這百年變局之前,兩岸的有識之士應該瞭解,這纔是真正正確迴應之道!」

張亞中提出的因應之道,不正是中國國民黨該走的歷經三次國共合作成功驗證的滄桑正道嗎?

黑格爾有句名言:「一個民數有一羣仰望星空的人,他們纔有希望。」

當前中國共產黨正帶領十四億人民進行民族復興大業,爲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提供了建功立業的大好歷史機遇。臺灣同胞不能缺席,中國國民黨更應遵循孫中山先生的遺訓,積極投身這個偉大的歷史洪流中,與中共及其他民主黨派一起,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攜手同心,共創國家崛起與民族中興的新時代。(作者爲北京清華大學兩岸法政問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