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何苦爲難立陶宛?(沈迺訓)

立陶宛駐中大使:中方已要求離開,隔離期滿就走人。圖爲臺灣醫療級口罩去年4月20日運抵立陶宛。(中央社)

一個人口不到300萬的東歐國家,因爲最近不斷的挺臺舉動,引起世人的注目。但瞭解到其國家在地緣環境的處境後,不免也會感到同情。

立陶宛的狀況,說穿了就是爲了生存。如果旁邊沒有一個叫俄羅斯的鄰居,犯不着爲了半個地球外的臺灣開罪中國。去年臺灣對立陶宛進口額約3212萬美元,出口額約1億900萬美元。

這個數字足可說明立陶宛並沒有有求於臺灣,但如果認爲立陶宛是基於意識型態理由,纔對臺展現「義氣」,恐怕是太過一廂情願。

何以見得如此?立陶宛一宣佈我方開設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對岸外交部不久宣佈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召回駐中國大使。立陶宛的反應是重申立陶宛決心同歐盟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在一箇中國原則下同臺灣發展互利關係。

這句話的白話文就是:「後面的老大行行好,你們拿我去測試中國的底線,人家連改名就翻臉,還要玩下去嗎?要改,何不如你們也一起改,總不能你們的一中原則跟我的不一樣吧?」

立陶宛不過就是爲了增加來自西方國家的軍事與經濟依賴,才做出這種與國家利益不甚相符的國家行爲。但真正後面的災殃不是來自於中國,而是俄羅斯。

難保俄羅斯不會視其與中國的利害深淺,在適當時機幫中國報復立陶宛。即便立陶宛有加入北約,美國與歐洲國家有義務行使集體防禦保護立陶宛。但北約保障範圍是戰爭的侵略行爲,其他的不在「保固」範圍內。俄羅斯可以使用的非戰爭手段多不勝數,舉凡貿易制裁、能源減供,如有必要也可能實施網路攻擊或軍事騷擾。

俄羅斯要欺負立陶宛的手段太多,北約鞭長莫及也不太可能擴大事端,可想而知,立陶宛對中喊話的原因就是不想鬧太大,其對北約還有美國根本不敢完全信任。

我們與立陶宛有極其相似的地緣困境,應該將心比心,不要在一個連建交都很困難的環境下,用期望帶給立陶宛非用臺灣代表處爲名的壓力。給朋友方便,也給自己方便,雙方的友誼才能更長久。

(作者爲自由撰稿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