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講義雜誌停刊的省思(馮國豪)

陪伴許多讀者走過將近35年的優良刊物「講義雜誌」將於12月1日出版最後一期,這是今年繼新新聞、時報週刊等再一份紙本雜誌停刊,這讓許多和講義雜誌一起成長的讀者相當惋惜。圖爲《蘋果日報》臺灣部門即將吹熄燈號。(本報資料照片)

陪伴許多讀者走過將近35年的優良刊物「講義雜誌」將於12月1日出版最後一期,這是今年繼新新聞、時報週刊等再一份紙本雜誌停刊,這讓許多和講義雜誌一起成長的讀者相當惋惜,雖然這是科技的變化與閱讀習慣改變使然,但是政府也有責任維持優良紙本刊物的永續發行。

在網路普及化及網路媒體風行後,紙本媒體受到衝擊是不爭的事實,早在2010年iPad在全球掀起旋風,不少人都認爲紙本報紙、雜誌和書籍,遲早將被方便閱讀的行動載具取代而走入末日,數位內容將取代紙本出版。然而也有不少傳播學者認爲紙本媒體仍舊有它的價值,例如:紙本媒體可以做精美的設計這是網路媒體無法取代的;其次在訊息衆多的網路世界中,閱聽人通常不會認真閱讀網路媒體,也不會刻意保存,但紙本媒體可以隨時重複閱讀認真品味;另外一份有歷史有品味的雜誌,代表的是一個美好的時光,更是值得保存;也因此印刷品的讀者通常比數位版讀者來得有價值感,他們與紙本媒體的關係比較密切,忠誠度也比較高。

基於以上理由,筆者認爲政府應該有計劃的扶植優良紙本刊物,讓它們能夠永續經營,而政府可以朝以下幾個方向努力:

1.政府提高獎金鼓勵紙本刊物發行:目前金鼎獎最高獎金爲15萬元,對於優良紙本刊物的經營者而言,實在只是杯水車薪,建議應該提高定期出版的紙本雜誌獎勵金,鼓勵優良紙本刊物永續發行。

2.鼓勵國營事業與中大型民營企業與優良刊物合作發行:紙本刊物發行成本高,如果能有國營事業或財務結構健全的民營企業合作協助發行,將有助於優良紙本刊物解決財務問題,讓它們無後顧之憂。

3.鼓勵優良文化事業上市上櫃,向大衆募資:如果能降低優良文化事業上市上櫃條件與門檻,除了可以協助解決資金問題,同時也可以讓喜歡文化事業的民衆共同參與。

4.鼓勵強勢網路社羣媒體與紙本刊物:政府應該鼓勵社羣媒體於臉書、LINE、YT、IG等降低優良紙本刊物上架費,讓這些刊物也能在社羣媒體獲得廣告收入的機會。

當然紙本刊物最讓人擔心的是環保問題,因此鼓勵這些刊物以再生紙印製,也可以降低對環境破壞的疑慮。期盼政府在推動後疫情時代傳統服務業與餐飲業的復甦外,也能關注瀕臨危機的紙本出版事業,爲這個世代留下一些美好的價值。

(作者爲退休大學教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