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王夫之如何研究老子(武之璋)

王夫之。(取自維基)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大學者,明亡以後,從事抗清運動,失敗以後寄身學術研究,尤其痛心於中國何以亡於異族?王夫之認爲中國的知識分子,尤其是理學家要負最大的責任。

理學家坐談心性、良知,但是不負社會責任,甚至不知廉、恥。這些知識分子都是披着儒家外衣的小人。

王夫之認爲,古來禍害中國學說有三家,一是老莊,一是佛教,一是申韓。三家中老子是禍首。(《讀通鑑論》梁武帝)

因爲老子一書是禍首,王夫之爲「端本清源」乃作《老子衍》,衍者水流大海的意思。也就是說對老子思想追根究底,找出其缺點,並且提出證據。

王夫之也是古來對老子思想深入研究的第一人。研究的態度、目的、方法也與前人迥異。

王夫之在《老子衍》自序中說:「昔之注老子者,代有殊宗,家傳異說⋯梁武帝濫於事理因果,則支補牽會,其誣久矣⋯益引禪宗,互爲綴合,取其所謂教外別傳者,以相糅雜,是猶閩人見霜而疑爲雪,雒人聞食蟹而剝蟛蜞也。」

王夫之這句話中的「支補牽會」、「互爲綴合」、「以相糅雜」都是在批老子研究者的方法錯誤。研究老子者長久以來用「圓謊」、「彌縫」的方式詮釋老子,一直到竹簡版老子出土,大家才發現通行本老子不少傳抄錯誤,不少是後人添加的句子。但是歷來研究老子的學者也把錯誤的章句解釋的天衣無縫。總之則絕不肯承認老子有錯。王夫之點出了研究老學最嚴重的一個問題。

王夫子曰:「天下之言道者,激俗而故反之,則不公。偶見而樂持之,則不經。鑿慧而數揚之,則不祥。三者之失,老子兼之矣。」(《老子衍》自序)

作《老子衍》的目的就是找出老子錯誤的源頭,找出「道」的真面目。

我們看王夫之如何評論老子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爲乎?天門開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王夫之評曰:

載,則與所載者二,而離矣。專之,致之,則不嬰兒矣。有所滌,有所除,早有疵矣,愛而治之,斯有爲矣。闔伏開啓,將失其雌之半矣。明白在中,而達在四隅,則有知矣。此不常之道,倚以爲名,而兩俱無猜,妙德之至也。

王夫之對老子的批評真是要言不煩,直指要害。王夫之的思辯方式已經隱含邏輯學、語意學等科學方法,而當時邏輯學、語意學尚未引人中國,可見科學方法非西方所獨有。

王夫之對老子的批評細膩而深刻。尤其最後一句「妙德之至也」,譏諷老子自命「玄德」,其實在王夫之看來只不過是老子自吹自擂的「妙德之至」也。

不管你贊成或反對老子學說,王夫之研究學問的態度及方法能不令人心服?(作者爲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