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矽谷銀行倒閉 中國應該警惕什麼?(羅思義)

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倒閉效應持續發酵。(路透社)

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迅速相繼倒閉,上演美國曆史上第二大與第三大銀行倒閉案,充分印證了美國爲應對新冠疫情效應而推出的刺激計劃的極端破壞性。事實上,是這些錯誤的刺激計劃引發破壞性後果直接導致了美國兩家銀行的倒閉。因此,對於中國來說,強化各界對這些錯誤政策的認知就至關重要——因爲部分中國媒體一直在努力鼓吹美國推出的錯誤經濟刺激計劃,並建議中國進行效仿。

筆者在觀察者網上發表的文章《 怎樣「花錢」才能振興經濟?美國的失敗給出了答案》,已對美國這些刺激計劃的錯誤之處進行了詳細分析,因此這裡不再贅述,本文將僅討論美國銀行崩潰與美國錯誤的經濟政策之間的關係——這兩家銀行投資了素來有着「全球最安全資產」美譽的美國國債,以及風險最大的金融工具之一的加密貨幣,他們爲什麼會倒閉呢?

圖1

●美國經濟「形勢一片大好」?一個指標戳穿了謊言

在最近的政治宣傳中,美國一直聲稱其經濟運行良好,新冠疫情期間推出的刺激計劃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國總統拜登在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也如是說。但任何追隨真金白銀而非華麗辭藻的人都知道事實並非如此。除了美國經濟潛在的負面結構性趨勢之外,金融市場也發出了極其明確的經濟出問題的信號。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信號,雖然非常技術性但實際上也很容易察覺——因此很值得非經濟專業的人瞭解,因爲它簡單明瞭地解釋了問題所在。這個信號就是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出現反轉——長期國債收益率低於短期國債收益率。正如圖1所示,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出現反轉是一個極其罕見的事件,在過去40年中只發生了四次,被認爲是美國經濟出現嚴重問題的最可靠預測指標之一。

圖1呈現的是美國長期(10年期)國債和短期(2年期)國債之間的關係——這兩種利率相差多少。可以看出,美國國債長期利率幾乎總是高於短期利率。這是合乎邏輯的,因爲長期貸款的風險比短期貸款的風險更大——因此,必須支付更高的報酬和更高的利率,才能讓有此需要的人長期貸款。但是,正如圖表所示,這種正常關係有四次發生了變化,出現短期利率高於長期利率的情況。在之前的三次事件中,每一次收益率曲線都出現反轉,隨後美國經濟就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

•1989年收益率曲線出現反轉,隨後發生1990年的衰退。

•當2000年收益率曲線出現反轉時,伴隨的是互聯網公司股價暴跌和美國經濟急劇放緩。

•2006年收益率曲線出現反轉之後,隨後發生美國次貸危機,2008年金融危機,美國經濟嚴重衰退。

因此,值得注意的不僅在於這一收益率曲線反轉指標的罕見性,而且在於它的可靠性——收益率曲線沒有發出反轉情況下,這之後沒有發生重大危機。正是因爲它是一個如此可靠的指標,而且它總是伴隨着如此嚴重的經濟後果,所以即使是非經濟專業人士也值得高度關注這個問題。

因此,當2022年7月美國收益率曲線出現反轉時,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表明美國經濟正在出現嚴重問題。此外,這種反轉繼續惡化,到2023年3月8日達到-1.09%的峰值。這顯然表明形勢已經非常嚴峻了。在這種情況下依然宣稱美國經濟狀況良好顯然是錯誤的。

●當錯誤的經濟刺激政策啓動,銀行走上了「倒閉之路」

正如拙文《怎樣「花錢」才能振興經濟?美國的失敗給出了答案》所詳細分析的那樣,爲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美國推出了單純着眼於刺激消費的措施。根據定義,消費不是生產投入,這意味着美國經濟的需求側得到了顯著提振,但經濟的供給側卻並未直接增長。需求顯著增長而供給沒有增長的結果不可避免——通脹飆升。

對此,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詳細分析,這個過程可以概括爲:

• 爲刺激消費,美國政府債務佔GDP比重升至26%。幾乎所有這些錢都用於刺激消費——需求,而很少用於增加投資——既是供給也是需求。

• 與此同時,美國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26%。

• 結果是,從疫情前的2019年第四季度到2022年第四季度,美國消費增長37690億美元,但美國淨投資則下降930億美元。這導致需求(消費)急劇增長,而供給(投資)卻並未增長。

因此,美國通脹率開始飆升——從2020年5月的0.1%升至2022年1月的7.5%。這一時間線清楚地表明,導致這輪通脹潮出現的罪魁禍首是美國,而非烏克蘭戰爭,因爲烏克蘭戰爭始於2022年2月。隨後,美國通脹率在2022年6月達到9.1%的峰值。

爲抑制這輪通脹浪潮,美聯儲隨後開始迅速提高利率。利率上升導致美國國債市場和加密貨幣市場同時發生危機,而這反過來又導致銀行崩潰。

如圖2所示,爲抑制美國經濟政策引發的通脹浪潮,美聯儲開始迅速提高利率。美國利率從2022年2月的0.25%升至2023年2月4.75%,僅一年就增長了4.5%。

圖2

美國國債大量發行,爲美國政府鉅額債務提供了融資,隨之而來的是美國國債價格開始下跌,原因是其供應量大幅增長。但債券利率與價格反向而行,即隨着美國國債價格下跌,支付的利率也隨之上升。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利率開始上升——2020年3月達到最近的最低點,爲0.5%。然後,兩年期國債利率開始迅速上升,而這又受到了美聯儲加息的有力推動——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021年2月達到了最近的最低點,爲0.11%。如上文所述,2022年7月,兩年期利率升至10年期利率之上,使收益率曲線出現反轉。到2023年3月8日,10年期美國國債利率從0.5%升至3.98%,兩年期國債利率從0.11%升至5.09%,導致收益率曲線反轉1.09%。

圖3

利率上升通過兩種途徑直接導致了銀行的倒閉:

首先,美國國債和市政債券等相關金融工具的利率大幅上升,是由其價格下跌造成的。這些債券被銀行作爲「最安全」的資產持有。但這意味着這些銀行最安全的資產價值正在急劇下降。因此,如果一家銀行持有大量此類「安全」債券,其資產價值可能會低於負債,從而導致銀行倒閉。這是硅谷銀行倒閉的主要原因。硅谷銀行市值在一週內從60億美元跌至零。

簽名銀行則是受到另一種途徑的打擊——不是受到「安全」資產,而是風險最大的資產之一——加密貨幣的拖累。自2018年以來,簽名銀行是少數接受加密貨幣相關存款的銀行之一。但加密貨幣受到巨大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爲它們沒有實物資產的支持,比如黃金。不斷上升的利率已經使加密貨幣的價格處於下行壓力之下,然後隨着加密貨幣交易所FTX的崩潰,他們遭受了進一步的嚴重危機,目前警方正在對該交易所進行調查。

由美國的刺激政策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使得加息成爲了必然,而加息又同時讓「安全」資產和「風險」資產都陷入了危機——於是銀行倒閉了。

●那麼,美國新一輪金融危機的後果和教訓是什麼?

當然,首先,它戳破了拜登和其他人所宣稱的「美國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狀況良好」的宣傳謊言,那些指出美國經濟刺激計劃搖搖欲墜的人則被證明是正確的。

其次,「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已經建立」的說法被證明是錯誤的。一場金融危機再次從美國金融體系的核心被引燃。

第三,雖然一個經濟體在沒有國債的情況下無法運轉,但沒有不穩定的加密貨幣,經濟完全可以正常運轉,加密貨幣理應被取締。

第四,現在談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倒閉對對美國金融體系的損害有多嚴重尚爲時過早。但是,擁有超過2000億美元資產的硅谷銀行,是美國曆史上繼擁有3070億美元資產的華盛頓互惠銀行倒閉後的第二大倒閉銀行,顯然是一起重大金融事件。一些直接影響——銀行存款將得到保障可以通過美國聯邦政府的干預來控制,但這要付出不菲的代價。直接的連鎖影響仍不清楚——截至筆者撰寫本文時,美國其他一些銀行的股價正在大幅下跌。

但即便處理了直接影響,也會產生難以控制的間接影響。特別是,美聯儲需要考慮其貨幣緊縮政策是否會造成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正因如此,高盛預測美聯儲不會在下次會議上按預期加息。儘管高盛的預測可能有誤,但毫無疑問,美聯儲將不得不更謹慎地採取行動——這意味着加息和其他抑制通脹的措施,將被放在一個較低的優先級。當然,通脹始終仍是所有經濟發展過程中最不穩定的因素之一。

最後,這對中國有着明確的啓示作用。筆者和其他人對美國刺激政策的警告已經被事件完全證實。但美國的這些破壞性政策被一些錯誤的經濟學理論披上了合理的外衣——遺憾的是,這些錯誤的經濟學理論被部分中國媒體奉爲真理,且經由他們在中國媒體上反覆出現。

其中最根本的問題是誤讀消費在經濟中的作用——誤認爲消費是生產投入,可以對GDP增長作出貢獻。根據定義,消費不是生產投入。因此,消費只是經濟需求側的一部分,而不是經濟供給側的一部分。相比之下,投資不僅是經濟需求側的一部分,而且也是經濟供給側的一部分。

諸如「消費貢獻了GDP增長的75%」或「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爲75%,投資則爲25%」之類引起混淆的說法,並不正確。由於消費並非供給投入,消費對生產增長的貢獻爲零。因此,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始終爲零。「75%的GDP增長用於消費,25%用於投資」的說法是正確的,但「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爲75%,投資則爲25%」的說法則是錯誤的——沒有任何生產是由消費創造的。爲理清思路,諸如「消費貢獻了GDP增長的75%」之類的說法應叫停,因爲它們會混淆視聽。拙文《怎樣「花錢」才能振興經濟?美國的失敗給出了答案》對此有更詳細的解讀。

在美國,這種認爲消費對GDP增長有貢獻的錯誤觀念,爲美國着眼於消費而不增加投資的刺激計劃披上了合理的外衣。也即是說,美國完全混淆了經濟的需求側和經濟的供給側之間的區別。這種混亂思維下推出的政策,反過來引發了破壞經濟穩定的通脹浪潮,導致銀行倒閉。

我知道,有些讀者可能會認爲,筆者近來花費了太多筆墨來論述這一看似抽像的經濟理論問題。但正如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相繼倒閉所表明的,這些理論問題具有極其強大的現實影響。馬克思主義對經濟的這種真實狀況進行了非常清晰的闡釋。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占主導地位的是生產,而不是消費或交換:「我們得到的結論並不是說,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是同一個的東西,而是說,它們構成一個總體的各個環節,再總體內部具有差別。其中生產起決定性作用,它既支配着生產本身,也支配着其它要素。過程總是從生產重新開始……交換和消費是不能支配作用的東西……生產(模式)決定一定的消費、分配、交換(模式)。」【馬克思《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第28卷)第36頁】

相反,「西方」(事實上是邊緣主義)經濟學混淆理論使真實情況變得模糊,從而催生帶來破壞性結果的美國經濟刺激計劃。因此,爲避免這種破壞性後果,避免此類錯誤的理論在中國傳播至關重要。澄清錯誤的理論,並非一個抽像的問題,而是一個極其關鍵的現實問題,正如美國銀行倒閉所造成的損害所表明的那樣。(作者爲前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原題《銀行倒閉戳破了「美國經濟一片大好」,中國應該警惕什麼?》,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