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習近平G20外交旋風背後深意(鄭清和)

中方G20期間密集雙邊會見,各方期待中國方案。圖爲中美元首握手。(新華社)

G20峰會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掀起一場「外交旋風」,短短兩天內,除峰會系列活動外,還參與多場雙邊會晤。作爲中共二十大後個人外訪首秀,習近平印尼之行的密集日程安排背後有其深意。

首先是舉世矚目的中美元首會晤。在這場逾3小時的超級會晤中,兩國元首以坦誠交流爲雙方關係劃定「紅線」、設置「護欄」。作爲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兩國的影響力早已延伸至世界各個角落,兩國關係的任何細微變動都會對全球局勢產生深遠影響,在世界亟待「穩定」的關頭,拜習會以中美關係爲切入口,落此一子,穩住全盤。

值得注意的是,拜習會安排在G20峰會開幕前,兩國元首會晤的成果從某種程度上也是給G20峰會的一顆「定心丸」。由於全球面臨多重危機、與會各方的分歧與糾葛,印尼總統佐科此前還感嘆他正主持「史上最難」的G20峰會。中美兩個有影響力的大國通過拜習會管控分歧、相向而行,無疑正向引導了外界對G20峰會的預期。

相較於會前穩信心、提預期,習近平在G20峰會上更側重於「解決問題」,闡釋中國對全球挑戰的看法,提出中國的應對之道。他在第一階段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到經濟復甦乏力、地緣政治衝突、糧食與能源危機等全球性挑戰,指出這些挑戰背後的成因,包括意識形態分歧導致的「結營對抗」問題,全球發展不均衡,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困境,貿易保護主義下的產業鏈供應鏈不穩等,並給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堅持多邊主義,發揮大國作用,推動「更加包容」「更加普惠」與「更有韌性」的全球發展。

此外,習近平還借G20平臺與法國、荷蘭、南非、澳大利亞、塞內加爾、韓國、阿根廷、西班牙等國領導人舉行的雙邊會見也各有意涵。其中,法國是歐洲「戰略自主」的代表,中法雙方在踐行多邊主義方面有不少共同追求,能爲全球治理注入更多力量;中國與南非有「同志加兄弟的特殊友誼」,且都是金磚國家;澳大利亞與中國關係近年一度緊繃,總理阿爾巴尼斯與習近平的會晤是兩國領導人時隔6年再次正式見面,32分鐘的會見有「破冰」之意;阿根廷作爲南美洲發展中大國和新興市場,同中國的合作具有高度互補性,今年也是兩國建交50週年。

算上峰會前的拜習會,系列雙邊會晤橫跨歐、亞、非、大洋、北美、南美六大洲,兼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雖然與一些國家存在部分意見與分歧,但會談主題都不離發展與合作,持續傳遞出中國願與各國共促發展、開放合作、解決問題的信號。

此輪「旋風式」外交其實進一步描繪出二十大後中國對外戰略意圖:利用好多邊舞臺,不斷向世界闡述中國的發展道路,增進世界對中國的瞭解,以更好地開展合作,共謀發展;同時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展現大國責任與擔當,與世界共應挑戰。(作者爲大陸資深時評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