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漂塑膠垃圾有解!海大助理教授發現新菌可分解塑料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助理教授何攖寧(圖中)及其研究團隊發現了能夠分解塑膠的新菌株。(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提供/張志康基隆傳真)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研究團隊發現的新菌株,能夠分解海漂的塑膠垃圾。(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提供/張志康基隆傳真)

每年全球有高達800萬到120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造成環境生態的重大影響。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助理教授何攖寧研究團隊近期發現了具有分解塑膠及去除柴油能力的新細菌株,後續將進一步探討其分解機制及效率,進而研究其環境修復及商業潛力。

何攖寧是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原本的研究方向是開發海廢生物圈監測系統,觀測黑潮海域的塑膠生物圈生態情形,並使用第三代高通量定序及化學代謝體等技術鑑定海洋微生物。

近日何攖寧所帶領的海洋細菌基因體與環境生物科技研究團隊,發現了具有解塑膠及去除柴油能力的新細菌株,且研究成果也發表到微生物權威國際期刊《Antonie van Leeuwenhoek》,將再進一步探討具體的分解機制與分解效率。

何攖寧表示,未來將全面性的研究該菌株的環境修復與商業潛力,期望充分利用其獨特的生物化學能力,開發對環境保護和資源再利用的實際應用方式。

新發現的菌株是大洋單胞菌屬(Oceanimonas),何攖寧研究團隊是從臺灣北部海岸的海洋沉積物中分離出,爲一種革蘭氏陰性、需要氧氣且具有運動能力的細菌,並展現出高度的環境適應能力,能夠耐受高鹽度,在廣泛的溫度和pH條件下也具有良好的生長能力。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這個新菌株能夠在120天內分解10-15%的聚乙烯(PE),且及其同屬菌株分泌的新型生物界面活性劑能夠在兩週內去除高達40%的柴油。此外,從基因體資料還發現了可以生產聚羥基丁酸酯(PHB)的生合成基因組,這意味着新菌株除能分解塑膠,還可能生產傳統石油塑膠的環保替代品(生物可降解塑膠),十分具有潛力。

何攖寧與其團隊在這項研究中運用的第三代高通量定序技術,能夠加速新微生物種的發現和研究。加速了對這株新菌種獨特代謝能力的研究,對開發新的生物環境修復策略和生物產品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