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拜登政府強化對華科技戰有點「蠢」(王在邦)

美中科技戰增溫,如無完備的科技創新必要條件,又不專注完善自身,單憑打壓他國科技競爭力來維持自身的科技競爭力,就像小孩子掐架一樣天真得有點愚蠢。(圖/先探投資週刊提供)

科技發展和科技競爭有其獨特規律性。按照鄧小平那被廣爲認同的觀點,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發展國民經濟,增強綜合國力,參與國際競爭,都必須在發展科技上下功夫。通過科技封鎖,高科技產品禁運等手段,打壓競爭對手,似乎是爭奪或維持科技優勢的不二法門。但是,科技作爲第一生產力,也僅僅是第一生產力,它不能孤立地自我實現,而是需要一系列的前提或必要條件。換句話說,任何科技進步應該都是多因果或系統性成果。離開了這些必要條件,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便不具有現實可能性。從科技創新到技術應用特別是產業化過程中,需要資本,人才和市場這三大要素。

與之相聯繫的還有先期教育和科技創新環境塑造等方面。邏輯上,科技競爭是國家間競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爭取或者維持本國的科技競爭優勢的手段或路徑,大體包括固本,強化自身科技競爭力;排他,打壓他國科技競爭力;以及固本與排他兩手並用。綜合排列這些必要條件和國家間科技競爭路徑,可見理性智慧的科技競爭戰略應當首先關注和改善自身的科技創新條件,更多在固本上下功夫,在開放競爭中增強自身科技競爭力,而不是處心積慮地排斥封鎖卡壓他國,從而無形中也惡化自身科技發展環境。如無完備的科技創新必要條件,又不專注完善自身,單憑打壓他國科技競爭力來維持自身的科技競爭力,就像小孩子掐架一樣天真得有點愚蠢。

說拜登政府不斷加碼對華科技戰有點「蠢」,乃是因爲它大體上符合蠢人的某些特徵。

一是自以爲是,就像達克效應所描述的那樣,陷入某種自我認知偏差,自我優越感超強。拜登政府對華科技戰不斷加碼,源於美國精英至少表面上仍然沉迷於過去百年美國顛峰時期形成的優越感,無視世界和美國均已今非昔比。

二是缺乏自我質疑反思能力,無法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從川普到拜登,都拒絕反思美國既往的經濟和產業政策,把中國作爲美國實體經濟空心化的替罪羊,誣稱中國人偷走了美國人的飯碗。

三是貌似患了強迫症,非要做自己並不擅長的事情,自以爲無所不能。絕大多數美國精英忽視了所謂後現代的美國,大力發展半導體,面臨着高級工程師嚴重不足的困擾。而這又是美國虛擬經濟畸形膨脹導致教育走偏有關。同時,美國勞動成本高企,科技成效比較低,即便美國政府對本國半導體等高科技行業提供補貼,也經不住對華科技封鎖導致的市場萎縮對美國半導體行業的窒息。離開了全球第一大製造業強國,不知道美國的半導體產品能夠賣到哪裡去!我們看到,美國政府竭力要求歐日等盟友加入對華科技戰,卻又不能或者不願爲歐日提供補償。

最近傳出,美國對本國半導體等行業提供補貼已經招致歐日不滿。況且,美國對華科技戰必然迫使中國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假以時日,中國一定能夠像在航空航天領域一樣突破美國在半導體行業的封鎖,只是不知道屆時美國將如何面對這種局面。

四是一意孤行,不撞南牆不回頭。從川普到拜登,美對華貿易戰已經證明損人不利己,對華科技戰的迴旋鏢效應也開始展現。隨着美對華科技戰不斷加碼,旅美華人已成爲城門池魚,不時曝光出有頂尖華人學者在美不明不白地死亡,使衆多旅美華人學者不同程度地感受到生存危機,越來越多的華人科學家已經或正在打算回國創業。這種情況對美國未來科技發展應該不是好兆頭,美方似乎仍然樂此不疲!

往深層裡想,拜登政府不斷加碼對華科技戰所表現出來的愚蠢,其實並非哪一個或少數幾個人的過錯。畢竟,美國不是西方經濟學的發源地,卻是現代市場經濟最成功的試驗場,現存國際經濟體系的創造者,一大羣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應該都是當今世界最有智慧的人。在這樣一個經驗和實踐都高度成熟的經濟環境中,居然產生這般違背起碼經濟哲學和經濟學原理的政策,其原因只能存在於美國現階段特定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結構,派生出了不可思議的政治正確,使任何理性智慧的思考成爲不可能。對美國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劃時代的難題,絕非三年五載能夠解決。(作者爲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