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中美在南海之競逐:經濟戰勝軍事 (鄧中堅)

東南亞民衆在過去幾個月對中國的好感度大幅上升,是2020年以來首度超越美國成爲戰略結盟首選。圖爲3月初東盟與澳大利亞峰會。(圖/路透)

南海地區對中國而言是其重要物資進出口關鍵航線之所在,因此中國十分重視這個區域的政治經濟及軍事的安排。爲避免被美國掐住咽喉,中國國家元首在印尼首先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另一方面,自奧歐巴馬政府採取以印太地區爲核心的「再平衡策略」以來,美國在政治經濟外交三方面進行佈置,以掌控這個區域。在這樣的狀況下,中美在這個區域的競逐自然逐漸白熱化。

美國的做法是以冷戰時期的盟國爲基礎,積極進行新的軍事安排,例如,美、日、印、澳的「四邊安全對話」(QUAD),但是由於印度對俄國的政策立場並不追隨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故美國又組建了以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爲核心的美英澳三國安全夥伴關係(AUKUS)。此外,美國拉攏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成爲北約亞洲夥伴國。總之,美國的做法是建構一個軍事聯盟來彌補其在這個地區日益消退的優勢,進而維繫其在印太地區的霸權。

另外,美國要設法削弱中國的影響力,晚近的發展是美國結合日本,借菲律賓這個小國作爲代理人,一方面在南海島礁問題上挑戰中國,另一方面得以「名正言順」地介入南海的事務,不像現在《南海行爲準則》是由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談判制訂。美國方面以履行《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來支持,日本則提供大型巡邏艦艇助陣。在這樣的情況下,菲律賓頻繁地設法接近仁愛灘,企圖運送建築物資以防止坐灘的軍艦解體。菲律賓幾乎每次的行動都邀請西方媒體隨船報道,透過其船艦不斷衝撞,意圖操控國際輿論,妖魔化中國。基本上,只有西方媒體有興趣報導,且它們某種程度上也會平衡報導。此外,《美菲共同防禦條約》與中國和菲律賓間南海衝突無關,美國的發言只是唬弄一般大衆而已。更重要的是,菲律賓在南海製造事端並未得到東南亞國家實質的支持,尤其是同爲聲索國的越南、馬來西亞、文萊等。

相對而言,中國的作法是在經濟上整合東南亞國家。除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運作且成爲推動東盟地區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並且升級「中國-東盟的自由貿易協定」的大框架之外,中國也大力推動這個地區國家的基礎設施建立,特別是泛亞鐵路網,例如,中寮鐵路及印尼雅萬高鐵的建成與運行,中國協助馬來西亞東岸鐵路建設,以及與越南探討建設跨境鐵路。更不要說,東盟已經成爲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另一項新的發展是,中國採取更靈活的外交手段,包括與澳大利亞的關係恢復正常(尤其是經濟互動關係),以及邀請印尼總統當選人普拉博沃訪問中國等。

根據新加坡智庫東盟研究中心2024年4月發佈的民調顯示,儘管西方媒體對中國負面的報道對東盟國家受訪者產生影響,但如果要他們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有過半受訪者選擇中國(50.5%),超過美國的49.5%,這是五年來首次出現選擇中國超過選擇美國的情況。

總體而言,中國以經濟爲核心的戰略逐漸化解了美國在南海地區挑事的企圖。(作者爲臺灣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金門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