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協會揭波浪能佈局最佳時機

海洋能發展協會於今年臺灣國際智慧能源周,以全世界發展最快速的波浪能技術爲主軸參展。 圖/陳逸格

賴清德總統在今年國慶文告中再度宣示,將持續推動二次能源轉型來確保穩定供電,除了既有的光電與風電,未來將加強海洋能、地熱、氫能及生質能的開發,以強化我國因應極端氣候風險的調適機制,邁向全球2050淨零轉型目標。社團法人臺灣海洋能發展協會理事長莊閔傑提出,對今年參展能源周的觀察,雖然賴政府多次提出要多元發展綠能,但是在最能呈現創新發展的國際多元創能展區只看到由臺灣海洋能發展協會自主發起設置的「海洋能前瞻科技專區」,顯見政府對新興的多元綠能產業鼓勵不足,降低業者展出意願。

對於臺灣發展波浪能的契機、挑戰,他說,最近除了離岸風電國產化鬆綁議題外,還有另一話題,從他國蓋綠電廠把綠色電力輸送回臺灣,顯見臺灣以風光爲主的再生能源發展方向已經遇到了瓶頸,也再度引發臺灣到底要的是綠電,還是綠能產業的討論。

「臺灣四周環海,能夠同時兼顧綠能與產業發展的最佳解方就是發展海洋能。2050年全球海洋能裝置容量將發展到300GW的規模,但是目前各種海洋能成本都尚未達到足以大規模開發運用的階段,其中波浪能的技術更是百家爭鳴,尚未收斂出最佳的型態,但是預估2030~2035年就會加速起飛,因此我們從離岸風電的發展經驗看波浪能,此時此刻正是投入波浪能佈局的最佳契機與機會點。」他建議政府與業者跳脫思維框架,與其去投資數千億與超過10年以上的時間建置海底電纜從他國把綠能送回臺灣,不如改變投資方向,鼓勵並協助業者參與國內外波浪能開發計劃與生產規範的制定,透過臺灣製造業的優勢能力早期就和開發商一起合作將成本降低,除了可以提前實現波浪能發電的運用,更能爲目前本土風電供應鏈業者找到另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