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鸚鵡爸媽不夾幼鳥 鸚鵡寶寶住進保溫箱

▲海鸚鵡寶寶因爲絨毛不夠保暖,需要親鳥翅膀罩住保持體溫。(圖/屏東海生館,下同。)

記者蔡紹堅臺北報導

海鸚鵡的翅膀妙用無窮!日前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誕生3只鳳頭海鸚鵡寶寶,孵育期間親鳥用雙翅夾蛋模樣萌翻了大家;而寶寶出生後,因爲絨毛不夠保暖,親鳥還是要用翅膀蓋住牠們,避免因爲寒冷的空氣失溫。但海生館有1只寶寶沒有受到親鳥庇護,因此住進了保溫箱,改採人工照護。

▼鳥寶寶暫時居住在保溫箱中。

在大部分海鸚鵡小寶寶誕生之後,親鳥會將幼雛夾於翅膀下以協助身上僅有細小絨毛的幼雛保暖,然而在屏東海生館日前誕生的3只鳳頭海鸚鵡寶寶中,其中一隻海鸚鵡小寶寶於出生大約1周之後,卻出現親鳥未將小寶寶置於翅膀下取暖照護的情況,海生館飼育團隊在發現此情況後,爲避免小寶寶失溫及發生危險,因此決定立即將小寶寶移至保溫箱並使用人工照護的方式

▼飼育員餵食海鸚鵡寶寶。

在人工照護方面,仍處於絨毛期的海鸚鵡小寶寶需要較溫暖的生活環境以避免失溫,因此將其移入保溫箱的初始溫度大約設定於30℃左右,生活環境溫度調整,會由飼育人員依照每日嚴密觀察小寶寶的動物行爲以及亞成羽的成長狀況,來漸進式調降保溫箱溫度。

新鮮小魚塊是海鸚鵡寶寶的食物

海生館表示,若小寶寶身體出現縮卷在角落的情況則表示室溫太低,而若其頻繁將小翅膀張開腳掌明顯露出於羽毛之外,則表示室溫有較高的情況,此方面皆須由飼育人員隨時的觀察及記錄,做出立即適當的處理,以確保小寶寶平安長大

▼孵蛋時親鳥也是用翅膀來夾蛋。

目前海鸚鵡小寶寶以人工餵食方式照護,從畫面中能看見小寶寶進食狀況非常好,出生至今約一個月,體重已從約50公克長至400公克左右,體重穩定上升中,健康及活動力都非常良好。

幼小的海鸚鵡是一團黑漆漆的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