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內的年輕公園,卻包含着5000年的歷史,讓人驚歎

仲夏,偶爾有細雨在杭城落下,此刻正值萬物繁盛之時,樹木愈加蒼翠,林密而知夏深。總想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遠離城市的喧囂,靜下心來走走看看,恰好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這個年輕的公園進入了我的視線。

爲什麼說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是一個年輕的公園呢,因爲它開放的時間距現在差不多正好兩年,2019年7月8日開放,兩年對於一個遺址古城公園來說,真的是年輕的緊,而對於良渚5000年的歷史來說,那就是一眨眼的瞬間。

良渚,是《國家寶藏》中浙江省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之一的“良渚玉琮王”的發掘地,良渚古城也是“良渚文化”的發祥地,在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的那個時代,這裡是中國古文化的信仰中心。

其實早在多年前,良渚遺址未被發現時,西方的一些學者總是對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嗤之以鼻,而到良渚古城遺址被發現,部分考古內容被公開後,我們給那些西方“專家”狠狠地還以顏色,向世界宣告這裡有着5000年前良渚人生活得痕跡和狀態。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和我們常見的公園不太一樣,古城遺址的珍貴性、脆弱性,讓公園在設計和建造中,都遵循着“保護第一”的宗旨。建立在考古研究的基礎上的遺址公園,沒有遊樂的場所,也沒有華麗的亭榭樓臺,只有被保護得好好的、就如最初發現時樣子的良渚古城遺址。

走進遺址公園,歷史的味道撲面而來,伴隨着的是眼前的震驚。不算高的城牆(約4米),將這個良渚古城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古城只有一個陸上的城門,但卻有八個水門,如此先進的設計,讓古中國的文明展現的淋漓盡致。這5000年來,古城經歷了多少風雨,最後在這裡留下了驚豔的一筆。

良渚古城代表了當時良渚文化的權力與信仰中心,這是超時代的,據考證,城址的面積非常大,還劃分了內城、外城、宮殿等區域,而在古城最中央的位置,就是宮殿,應該是當時良渚時期最高統治者的居所。

步行前往宮殿區,宮殿區就在莫角山,處於古城的中心,這可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宮城,也是規模最大的史前宮殿區。

站在莫腳山宮殿遺址高地,視野極其開闊,城遺址的輪廓盡收眼底。站在此處,環顧四周,前方荒草中的凸起物就是被水路中斷的內城牆,極目遠眺,那是雲霧繚繞的東明山,可以想象當年的良渚最高統治者站在此處,那一種“普天之下,皆爲王土”的感覺,油然而生。

縱觀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心中總有一絲遺憾,爲何5000年前如此強盛的良渚文化,最終消失不見,既沒有持續存在又沒有衍化過度到下一個文化,就這麼突然斷代消失了。最多的說法,天災如洪水、人禍如戰爭讓良渚文化消失在歷史上,甚至有學者提出當時的良渚最高統治者貪圖享樂,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都用於了非生產的工藝品加工(那些精美的玉器等),最終民不聊生,導致了滅亡,我不敢苟同,而聰明的讀者們,你們覺得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