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車2024半年考:BBA價格大“跳水”,新勢力闖入豪華車“腹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鞏兆恩 廣州報道

“目前寶馬i3大約19萬元就可以落地,也是最近給出比較大的降價力度。”廣州一家寶馬4S店銷售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作爲寶馬品牌目前折價最高的車型之一,i3價格砍半,給出優惠幅度高達17萬元。

年中節點來臨,“五折凱”“六折虎”“七折豹”後,BBA等傳統豪華品牌價格體系同樣面臨崩盤,寶馬“腰斬”,奔馳“跳水”,奧迪車型下探20萬元以下,作爲傳統一線豪華汽車品牌的BBA們,正在中國市場變得越來越“不值錢”。

BBA拿出了“跳水價”,但銷售們仍需奮力賣車才能成單。

從外觀設計至內飾風格、從技術優勢到電池安全、從折扣優惠至豪華底色,在短暫的十幾分鍾內,銷售人員急於全方位秀出肌肉挽留顧客。同時,在寶馬銷售人員的口中,處處對標的品牌已不是奔馳、奧迪,轉而與新能源自主品牌一較高下。

記者走出4S店後,急於開單的銷售人員追出門外詢問訂購意向與時間,並在接下來的一週內多次打來電話,追問考慮進度。

一位從業10餘年的豪華品牌銷售時常懷念“豪車好賣”的歲月。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2011年前後,剛畢業的大學生培訓一個月後就得迅速到崗,買保時捷、寶馬的用戶都在“排隊訂車”,銷售們無需過多講解。

相較之下,自主高端品牌士氣正盛,上半年“交卷”,以理想、問界、蔚來爲代表的自主新豪華攻勢加速,持續擊破價格“天花板”蠶食豪華市場份額,在電動化浪潮下圍剿BBA。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2024年上半年,寶馬、奔馳在華均呈現下滑趨勢,大衆集團雖未給出奧迪在華具體銷量,但也明確指出集團在中國的交付量下降了7.4%,保時捷下滑最多達33%;但與此同時,自主高端品牌高歌猛進,問界上半年暴增573.80%,理想、蔚來均保持同比兩位數增長,這三家銷量均已超越了昔日的二線豪華車企沃爾沃。

新舊交織下,豪華車市場正在被重構。

BBA價格“跳水”難換量

作爲寶馬旗下的新能源車型,寶馬i3成爲該品牌目前折價最高的車型之一,價格大“跳水”,原本指導價35.39萬元起,如今直接砍半,優惠幅度高達17萬元。

巨幅讓利優惠下,主機廠也開始從配套部分入手儘量彌補降價缺口。從今年開始,品牌新能源車型已不再配套充電樁。

“去年價格比較高,就有送;現在價格降得很厲害,就不送了,羊毛出在羊身上。”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寶馬i3是寶馬旗下首款純電動車,原本被寶馬寄予了“價量雙收”的厚望。據中汽數研,今年前五個月,寶馬i3銷量爲2.13萬輛,佔比當期寶馬新能源總銷量的近4成,但仍不及蔚來ES6的2.35萬輛。

除電車狠心“甩賣”外,寶馬燃油車價格體系也難以維穩,寶馬3系、5系、7系、X1、X3、x4等多款產品跌破指導價,優惠價格10萬元起,幾乎全系產品處於價格最低點。

BBA 在華共進退。記者走訪發現,奔馳、奧迪也同步對主力車型進行了調價,奔馳C260、奧迪A4L落地價均爲20萬元左右,較指導價大跌約10萬元;新能源車型普遍六、七折甩賣,奧迪Q4現報價不到20萬元,原價超過53萬元的奔馳EQE也降價至37萬元左右。

燃油車時代曾經稱霸中國市場的BBA跌下神壇,價值體系崩盤,“再不努力,只能開BBA了”的調侃步入現實。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桑之未數據,BBA的成交均價連年下跌。2021年,是BBA加權成交均價最高的一年,奔馳、寶馬、奧迪的成交均價分別爲46.4萬元、46.1萬元和33.7萬元,今年4月,分別是43.4萬元、35.1萬元和30.1萬元。而30萬元,只是豪華車的“及格線”。

降價傷害了BBA們的淨利潤。今年一季度,價格混沌的寶馬、奔馳、奧迪利潤紛紛再度下滑,分別爲24.6%、30%和58.4%。

BBA放下尊嚴賣車,卻未能帶動銷量的顯著增長。今年上半年,BBA在華聲量還在持續下滑。

以價換量的策略未能奏效,作爲傳統一線豪華汽車品牌的BBA們,正在中國市場變得越來越“不值錢”,在豪華、高端外,與其緊密捆綁的關鍵詞變成降價、打折、甩賣。

即便降價促銷,部分用戶仍然不敢下手,他們或擔心剛提車就遭“背刺”,或因保值率問題而擔憂。

“這個價格還是挺誘人的,但是不敢買,萬一‘砸’手裡怎麼辦。”奧迪4S店中一名顧客告訴記者,之前聽說奧迪推出“內部員工五折買電車”的政策,成爲其不考慮該品牌新能源車型的原因之一。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數據顯示,6月寶馬二手車保值率環比下滑3%,寶馬X3的保值率低於蔚來ES6。

BBA燃油車時代的光環漸退,長期以來鑄就的品牌價值正在被突破底線的“價格戰”無情傷害,除了損害集團利潤,悲觀情緒也在經銷商中蔓延開來,更何況降價十幾萬都難解銷量困局,邁入價格低點後,開始選擇回頭,及時止損。

上半年收官,有消息稱因“價格戰”導致門店虧損嚴重,寶馬中國決定退出持續近一年的“降價保份額”, 從7月起,通過減少銷售量來穩定價格,緩解門店的經營壓力。

主動退出“價格戰”,寶馬中國方面表示,下半年在中國市場將重點關注業務質量,支持經銷商穩紮穩打。7月初,記者進店詢問“是否還會繼續降價”時,銷售人員就曾表示“一直再降下去也不太可能,之前降到那個價格,廠家都命令我們回升”,部分車型較上個月已經有了小幅度的提高,目前價格體系是比較穩定的。

有人艱難求上,有人掙扎求生。

曾經的豪華車陣營也迎來清洗,夾縫中生存的二線豪華品牌正在思考如何在中國市場繼續擁有“姓名”,部分品牌已因電動化的停滯與產品力的固守,銷量持續疲軟,在中國市場已處於邊緣地帶,被市場淘汰出局的風險加劇。

目前雖然僅有沃爾沃一家公佈了上半年在華“成績單”,但就零售終端數據來看,整個二線豪華陣地逐漸失守。

傳統豪華品牌在華降價背後的邏輯,是電動化時代豪車市場的變革。

今年1~6月,我國新能源滲透率分別爲34.5%、35.8%、39.5%、42.5%、46.0%、48.8%,連續高速增長,6月創下新高。

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熱情高漲,但豪華品牌旗下的新能車卻未等來中國消費者的同等熱情。乘聯會數據顯示,6月國內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72.5%;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9.8%;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7.4%。

BBA佈局新能源並不晚,甚至比蔚來、小鵬的成立時間還早7年。

2007年,寶馬啓動了“Project i”項目,兩年後,旗下全新子品牌BMW i成立。2013年,寶馬正式推出首款純電動BMW i3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跑車BMW i8。

奔馳、奧迪涉水新能源稍晚於寶馬。2009年,奔馳與比亞迪聯手成立了騰勢,同年8月,奔馳宣佈,smart for two電動版車型正式投入量產。奧迪於2009年發佈第一款電動概念車e-tron。

但歐洲人的傲慢,拖慢了他們進軍新能源的節奏。

2022年4月,比亞迪宣佈停售燃油車。比亞迪奮力擁抱新能源,但同月,寶馬CEO奧利弗・齊普斯(Oliver Zipse)卻表示,“必須小心,不要過於依賴少數幾個國家,只關注電動汽車(發展)。”

今年北京車展前夕,某豪華品牌曾舉辦一場經銷商大會。一位與會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在這次會議中,這家車企仍在堅持自己的理念和豪華車定位,經銷商向高管們提出建議,要針對產品做本土化的修改,但對方高管“態度猶豫”。

現階段,BBA的新能源產品大多是“油改電”。單純改變動力形式,其他方面不去適配電動化而相應進行迭代,本質上仍未跳脫出燃油車的桎梏,純電續航里程、舒適性、安全性、智能化等方面競爭力有限,一系列“油改電”產品自然難以獲得消費者青睞。

對於消費者而言,與其爲“油改電”模式下的LOGO買單,不如將目光投向產品力更強,且性價比更高的自主新能源品牌。

受限於“油改電”無法與新能源車企直接“肉搏”的BBA們,轉而佈局純電平臺。

寶馬專爲純電動車型打造平臺Neue Klasse,平臺下首款車型預計將於2025年問市;奔馳苦等的全新MMA平臺,首款量產車要於2025年起纔會在北京奔馳開始投產;奧迪蓄力已久的PPE,基於該平臺打造的Q6 e-tron 2025年纔可實現國產化。

難以割捨的現實利益,也讓他們在電動化轉型面前變得猶豫不決。

相比EQ系列電車,因爲燃油車更好賣,而且賺得更多,“大家更願意接燃油車的活兒”,一位奔馳銷售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BBA三家淨利集體下滑,告別“躺着賺錢”的時代,開始尋求電動化轉型。

寶馬是BBA中電動化轉型最快的那一個。

2018年10月,在華晨寶馬新廠奠基儀式上,寶馬CEO齊普策提出“in China,for China, for the world”戰略,下一代電動車的研發全都由中國團隊來主導。“寶馬從戰略層面認識到問題,這是最好的變化。”上述經銷商認爲。

“現在廠家的政策就是推電車,寶馬也要佔領電車市場。”據銷售人員介紹,目前在廠家的戰略下,優惠、補貼等政策都在向電車傾斜,買寶馬的電車會比油車更具價格優勢。

一線豪華品牌中,寶馬電動化轉型領跑。

上半年在全球市場交付的109.6萬輛車中,包括17.96萬輛純電車型,較上年同期增長34.1%。聚焦中國市場,BMW純電動車型銷量同比增長19%,共交付約5.36萬輛,佔在華總銷量的14.2%。

雖然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但相較於自主品牌來說,在華月銷不足一萬輛的市場成績依舊難言出色,寶馬也急於在華提振電動化車型銷量,謀求市場份額。

奔馳也在積極改變。去年3月,奔馳銷售公司總裁兼CEO的職位迎來首箇中國籍高管——段建軍。但奔馳上半年電動汽車交付量爲93400輛,僅爲寶馬的一半,同比下降量17%。

電動化轉型不利,面臨停產、關閉工廠的奧迪品牌,上半年純電動汽車在全球銷量僅增長1.3%。在中國市場,奧迪品牌一季度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僅有4970輛,整個上半年成績預計也持續處於低迷狀態。

即便曾經風光無限的保時捷,也難頂電車業務的虧損拖拽。以Taycan爲例,今年第一季度,Taycan銷量同比下降了54%,僅交付了9151輛。爲此保時捷開始對Taycan車型進行減產調整,以應對持續下滑的局面。

一二線傳統豪華品牌銷量大跌的背後,是電動化時代消費者對傳統豪華汽車品牌的祛魅,不願意再爲了品牌效益的溢價而買單,品牌忠誠度下降,多方面的產品力成爲決定消費者購買的主要因素。

新時代,制定規則的人變了

創立伊始,取代BBA曾是造車新勢力們的夢想。

蔚來創始人李斌曾在公開場合多次提到,將豪華汽車格局從“BBA”變成“NBA”,N是蔚來縮寫“NIO”的首字母。騰勢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趙長江則提出明確目標,騰勢希望從BBA中搶到20%的市場份額。

他們希望用BBA做豪華車的經驗,超越BBA。

一位頭部經銷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華爲對門店佈置要求很高,門店要提供兩種以上茶水、三種以上咖啡,咖啡的品質要達到“連鎖咖啡品牌的級別”——這些原本是BBA、保時捷對經銷商的要求。

李斌在2021年3月的財報電話會上直言:“有奔馳、寶馬、奧迪4S店的城市,我們都會去建一個線下的門店。”去年8月,蔚來從寶馬、奔馳等豪華品牌高薪僱傭銷售人員,高額提成下大量BBA銷售爭相入職蔚來,部分一線銷售銷售人員月薪甚至突破十萬元。

賣車之外,自主品牌們希望多個維度圍剿BBA。

價格上,2023年市場中出現了50萬元的問界M9、80萬元的極氪009光輝版、100萬元的仰望U8,不斷突破自主品牌的價格“天花板”,進入BBA的“統治區”。

車型上,對標BBA、超越庫裡南、瞄準保時捷,高端豪華品牌成爲國內衆多新車發佈時的常客。問界M9亮相時曾忽視了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理想L9,明確對標賓利添越、邁巴赫GLS;享界S9定位豪華行政級別轎車,則直指奔馳S級、寶馬7系750Li和奧迪A8L。

營銷上,“1000萬以內最好的SUV”“50萬以內沒有對手”成爲車企“掌門人”的話術。

更可怕的是,制定規則的人變了。上述經銷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他多次給代理的豪華品牌高管提出的建議是,要真真切切地認識中國汽車市場產品定義已經發生了變化,且服從這種結構性改變。

“現在不是BBA、保時捷定規矩了,是華爲、理想、蔚來定規矩了。”他感慨。

與智能化相關的硬件、軟件成爲用戶購車時考慮的重要因素。在華爲智能高階駕駛系統加持下,問界M9的城區智駕領航輔助能實現“全國都可開”,而目前大多數豪華品牌的智能化,尚處於摸索階段。

理想汽車CEO李想曾公開表示,電動車對燃油車的進攻順序是:第一步,二線的自主品牌、合資品牌、豪華品牌;第二步,一線的合資品牌;第三步,一線的豪華品牌。

如今,自主品牌高端車型對新能源的衝擊直接擺在了檯面上。

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車累計交付18.89輛車,這一成績與BBA在華銷量仍具有一定差距,但35.86%的增速遠高於前者,並甩開了沃爾沃、捷豹路虎、雷克薩斯等一衆二線豪華品牌。

2023年,理想憑藉37.6萬輛奪得造車新勢力冠軍,儘管該成績不及寶馬、奔馳在華銷量的一半,但其同比182.2%的增長勢頭迅猛,遠遠高於BBA。在此基礎上,理想立下2024年80萬輛的銷量目標,目標是中國市場豪華品牌銷量第一。

但今年以來理想汽車銷量不及預期,公司下調全年銷量目標至56萬輛~60萬輛,這一成績想要問鼎中國豪華車市場,具備一定難度。

問界品牌上半年累計銷售18.12萬輛,2024年6月,問界M9交付量達17241輛,上市以來累計大定超過10萬輛,搶奪豪華車市場焦點,成爲50萬元以上車型中成爲“銷冠”。

不可否認的是,就市場份額而言,BBA在華依舊堅挺,但增速放緩甚至下滑,電動化更是與自主品牌拉開了差距。傳統豪華品牌承壓,在華如何守勢、反攻、突圍,使品牌不在新能源時代折戟,依舊是“新舊豪華”交織下傳統品牌需要思考的問題。

機遇留給創新者。以理想、問界爲代表的自主高端豪華品牌何時成功突圍,改寫中國豪華車市場格局尚未可知。但就整個市場來看,自主品牌進軍豪華車市場已是大勢所趨,且增速要明顯高於傳統豪華品牌。

電動化、智能化的行業變革大潮之下,自主品牌向上衝擊豪華車市場競爭格局的同時,更要把握機遇,摸索長期留存豪華市場中的生存規則,在全球市場中分得更大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