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圍場:集體經濟“活”起來 鄉村產業“興”起來

在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郭家灣鄉車家營村的金蓮花種植基地,沁人心脾的花香撲面而來,村民們忙着除草。

“金蓮花被稱爲‘塞外龍井’,民間還有‘寧品三朵花,不飲二兩茶’的說法。金蓮花開幸福來!去年金蓮花剛採摘下來,價格是24元每市斤,烘乾後的乾花130元每市斤,金蓮花變成‘聚寶花’。”車家營村黨支部書記楊國生說,在中國建設銀行河北省分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車家營村建起100畝金蓮花基地、60畝蒼朮基地和43個蔬菜大棚。

爲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羣衆增收致富,車家營村採取“黨支部+基地+農戶”模式,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村級集體經濟公司,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等產業。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去年,咱村金蓮花和蒼朮苗收入27萬元。建設好的43個大棚租給種植大戶種植,租金收入9.9萬元。”楊國生說。

“我常年在金蓮花和蒼朮基地務工,每個月工資3000元,家門口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村民高會武說。

據悉,郭家灣鄉立足自身優勢,以強化村集體經濟產業支撐爲突破,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村級抱團、要素引領資源抱團、產業引領服務抱團、勞務引領羣衆抱團模式,促進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激發村級產業發展內生活力,靶向發力推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圍場突出黨建引領,不斷增強村級“造血功能”,大力盤活農村閒置資產,統籌農村荒山等未利用資產,探索以金融融資、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等方式,支持農業科技創新、農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升,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做大做足“土特產”文章,制定鼓勵性支持政策促進企業和農戶在馬鈴薯、蔬菜和畜牧、林果、中藥材“2+3”特色農業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支持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手工作坊、林下經濟等家庭經營項目,讓廣大農民更多參與產業發展、分享增值收益,促進羣衆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增收。(王東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