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影響治療 36歲新冠病重插管7天才好轉

臺中36歲楊老闆長期飲用烈酒,近日罹患新冠肺炎病重住院,痛苦插管7天治療纔好轉。烏日林新醫院癌症副院長暨胸腔內科醫師許人文22日指出,酒精會促進體內酵素分泌進而加速麻醉藥物代謝,注射「正常濃度」的鎮靜藥劑竟起不了作用,無法有效減緩焦慮與疼痛。看診示意圖,非當事病患。(烏日林新醫院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臺中36歲東山鴨頭老闆楊先生8年來總會趁打烊後暢飲58度高粱酒或威士忌,近日楊老闆忽然1天上吐下瀉10幾次、呼吸困難緊急送醫,確診新冠病毒,不料因其長期飲用烈酒嚴重影響麻藥耐受性及治療,痛苦插管7天治療纔好轉。(烏日林新醫院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臺中36歲東山鴨頭老闆楊先生8年來總會趁打烊後暢飲58度高粱酒或威士忌,更自豪每日喝下200至600ml也不會碎。近日楊老闆忽然1天上吐下瀉10幾次、呼吸困難緊急送醫,確診新冠病毒,不料因其長期飲用烈酒嚴重影響麻藥耐受性及治療,痛苦插管7天治療纔好轉,讓他表示「以後只能小酌怡晴」。

春節後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達到新一波高峰。臺中36歲東山鴨頭楊老闆近日確診新冠肺炎,未有喉嚨痛、發燒、頭痛等常見症狀,卻1天上吐下瀉10幾次、呼吸困難送至烏日林新醫院急診。經檢查發現,楊老闆兩肺嚴重發白、血氧下降、白血球低下,危險指數超標,緊急入住加護病房,通報衛生局後啓動新冠抗病毒藥物治療。

楊老闆病情急遽惡化,第1天就出現呼吸衰竭,插入「氣管內管」使用呼吸器輔助呼吸。烏日林新醫院癌症副院長暨胸腔內科醫師許人文分析,楊老闆有飲酒習慣,酒精會促進體內酵素分泌,進而加速麻醉藥物代謝。當他注射鎮靜安眠等藥劑使用一般「正常濃度的藥量」竟對楊老闆起不了作用,無法有效減緩焦慮與疼痛,導致楊老闆在治療過程必須約束手腳,增加更多鎮靜藥物劑量才能安全接受治療。

楊老闆在治療期間常常比預計早甦醒,不時會出現「你綁我拔」的情形,經過烏日林新醫院重症醫護團隊日以繼夜照顧,熬過7天的插管治療,肺部發炎情況終於好轉。回想這次痛苦的經歷,楊老闆也表示「再也不敢暢飲烈酒,以後只能小酌怡情」。

許人文指出,根據國外醫學文獻報導,長期嗜酒者免疫力會逐漸下降,更容易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並轉成重症;而在使用麻醉鎮靜藥物,劑量的需求也比一般人更高,也就是說,要使用更高劑量的藥物,才能夠將病人麻倒放鬆。提醒民衆,喝酒還是「適量」就好,以免「負負不得正」,免疫力下降,衍生更多的傷害。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