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煤礦已燃燒300年,每年損失上百萬噸煤,國家爲何不滅火?

地下煤層自燃,每年損失上百萬噸煤礦,賀蘭山火已經持續燃燒300年,其中損失難以估量,在能源領域越發被重視起來的現在,中國到底爲什麼不選擇滅掉這場山火呢?

被寧夏人稱作“父親山”的賀蘭山,一度成爲當地人賴以生存的助力,其依靠山勢阻隔了西北地區的高寒氣流,又阻止了潮溼的東南季風,同時遏止了騰格裡沙漠東移。

從地圖上看,賀蘭山無疑是中國草原和荒漠的分界線,正因如此,國家早早就將賀蘭山設置爲了自然保護區,可當時民衆自然保護意識不高,對其進行了無序開採行動。

最終導致賀蘭山變得千瘡百孔,而更加令人頭疼的,就是賀蘭山火,畢竟人爲破壞可以限制,可自然手段不是這麼容易就能夠解決的,想要取得成效,就要拿出相應的勇氣,進行手術。

作爲聯動全國氣候格局的山脈,賀蘭山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氣候產生的特有動植物,更有着獨特的意義,可煤層自燃的問題仍舊令很多人困擾不已,根本在於以下幾點。

第一,賀蘭山火自燃歷史已經來到300年之久,其規模不像剛剛爆發時那麼容易控制,畢竟煤礦自燃的解決方法說白了就是普通滅火,那自然要找到源頭或者大範圍覆蓋。

那麼,如果說要以大範圍覆蓋,隔絕氧氣等方式進行操作,那就要考慮其山火的廣闊範圍,同時還不得不關注上下縱深的問題,畢竟深層煤礦也存在燃燒問題。

而目前來說,賀蘭山的主要自燃區域分爲六處,其中蘊含的煤礦資源處理爲6700多萬噸,可見賀蘭山自燃現象的危害程度,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難處,找到源頭也不好下手。

賀蘭山火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地下煤礦的深層自燃,但畢竟屬於小規模情況,可攜帶無序開採的人類活動後就變得不一樣了,因爲山區內部產生了很多廢舊礦道。

縱使國家展開環保手段,封鎖礦坑,但這些坑道仍舊和外部聯通供氧,導致隔絕源頭的辦法難以實現,畢竟古早煤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坑道錯綜複雜難以界定。

換言之,只要這些礦道還是流通的,賀蘭山內部煤礦就無法完成斷絕氧氣的操作,另外,賀蘭山的煤礦和外部有些不同,屬於太西無煙煤,算是稀有煤種,其特點就是高熱量。

而被稱爲“太西烏金”的特種煤礦,在燃燒時會產生更多的瓦斯含量,然後加入到燃燒當中,甚至會產生間續性爆炸,這給治理山火造成了困擾,因爲工作人員無法確保其穩定性。

太西煤礦的自燃由於具備三低六高的特質,所以難以自我熄滅,且可燃氣體大量加入,導致情況越發嚴峻,國家也只能對錶面火災進行處理,無法觸及到地下百米的火災。

根據切實情況來說,太西煤礦自燃的化學性質,是擡升其危害性的根本所在,縱使地上的情況得到控制,可其山體內部仍舊燃燒,甚至來到山體崩塌的地步,其表面顏色變爲紅褐色。

當地的一些居民反映,他們稱地上的情況已經治理完畢,但地下火區仍在不斷擴散,前腳剛撲滅一個山區,後腳還要注意維護,否則就會因爲其他山區蔓延火勢復燃。

不得不說,賀蘭山火自燃問題嚴峻,難以解決,在於本身成了規模,已經無法使用傳統手段直接處理,不能心急,只有慢慢來進行一個個的微創手術,由局部轉整體纔有機會。

就目前來說,賀蘭山自然保護區中的幾處火區有相連趨勢,有部分已經連接,這進一步加大了控制難度,但我們仍舊要穩住步伐,慢慢推進,否則一個不小心就會引發大問題。

過去治理完成火區經歷諸多困難,如果因爲自身疏忽導致復燃,那又會多出幾十年的治理任務,給當地居民帶來極大的危害,畢竟就算太西煤礦屬於低硫礦產,也會產生有害氣體。

這些自燃現象聚合起來,產生的危害性仍舊很大,2020年,自治區內部的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對火區展開環境檢測,發現其中二氧化硫等氣體含量已然大幅度超標,導致PM2.5升高。

該礦區一年的有害氣體排放量就已經來到了中型火力發電廠的269倍,這種數據擺在眼前,誰都能直觀的看到火區自燃對當地空氣環境的影響,必須爲此拿出更多的針對性舉措。

由於賀蘭山煤礦自燃,其內部已經產生山體裂縫,且火災後的土地失去養分,無法阻隔荒漠和草原的界限,導致水土流失,植被恢復也找不到方法,其生態環境急需修復。

另外,山火的存在還導致內部動物面臨危機,野生動物一旦因爲遷徙進行活動,就會產生相當程度的損失,而作爲自然保護區,其內部生態是維持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所在。

這些損失已經足夠驚人,更別提煤礦被燃燒產生的直接經濟損失,根據測算,如果再持續燃燒五十年,賀蘭山汝箕溝礦區保有的太西煤可能燃燒殆盡,失去原有職能。

因此,相關專家一直對此非常關注,希望從25個火區入手,阻斷污染源,逐步推進治理進程,然後連接整體,進而影響到其他火區的火勢,降低控制風險後再決定下一步怎麼做。

當地政府爲解決賀蘭山火問題,拿出了剝注結合的滅火手段,採用剝離+注漿灌漿的活動方式,將淺層火區進行了一番控制,但這種方式具備很大風險,因爲民衆有可能盜採盜挖。

一旦出現這類問題,當地政府就無法交代了,因此,想要解決賀蘭山火,既要有下手的智慧和勇氣,更不能缺乏監管措施,防備因治理埋下新的隱患,導致問題擴散和擴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