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風險多難測?他揭臺灣記者曾赴福島災區:2年後癌逝

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廢水8月24日起開始排放入海,引發鄰近各國對海水污染的疑慮。(示意圖/資料照)

日本上月宣佈將核污水排入大海,引起各國恐慌,南投縣衛生局也特別針對核輻射污染進行抽驗,目前抽驗15家超商量販店與藥局共24件產品,檢測碘131等輻射項目,5日首批結果出爐,全都符合規定。媒體人黃揚明5日在《頭條開講》節目指出,以前報社同事前進福島核災現場,回國時檢出殘留輻射超標,過了2年癌症過世,才30多歲。現在臺灣面臨核污風險,應該把預算增加在健康風險監測,而非補貼莫名其妙的進口商。

黃揚明提到,輻射這個東西,目前全世界對它的認識都還是很少的。「我要講一個故事!」自己以前還在報社的時候,當時因爲發生福島核災,報社派了一組記者前進福島現場。某位同仁回國的時候,原能會有在機場做輻射檢驗,他身上殘留的輻射超標,所以鞋子還立刻脫下來銷燬。

「過了兩年,這位記者癌症過世了!」黃揚明表示,可是沒有辦法有證據證明,他的過世與他去日本採訪有關!「可是他才30多歲!因爲我們自己在公司裡面,就會直覺地聯想到,他曾經前去日本」,而且他的任務,是直接前進到福島災區!所以會直覺認爲有關,可是在科學上、在醫學上,很難認證他的關聯性。

黃揚明強調,問題來了,如果說排放氚水幾年之後,假設因爲我們被日本釋出水產品的比例增加,會不會做全國性的健康風險監測?寧可把預算增加在這個部分,包括做健康監測,海洋裡面氚及核相關的檢驗能量。而不是去撒幣,補貼一些莫名其妙的「進口商」等等。

黃揚明直言,政府資源有限,應該把它放在最有效,對人民身體健康最有幫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