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鵬:小鵬汽車的核心挑戰主要是組織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1月13日報道    11月9日,由桐鄉市人民政府與寰球汽車集團聯合主辦的2023烏鎮咖薈·汽車夜話成功召開。作爲“新汽車”領域首個深度探討“高質量發展”的行業會議,桐鄉市相關領導、資深行業專家、協會代表、企業大咖、媒體等百餘位嘉賓齊聚烏鎮,組成了行業“最強大腦”,共同探討了新汽車時代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會上,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發表演講。他提到和華爲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關於AEB的喊話、論戰。“我今天早上跟老餘(餘承東)聯繫了一下,發現就是一個技術非常小小的不同認知,爲什麼社會上有如此大的反響,最後看到華爲的同事也很委屈,我們的同事也很委屈。我說這不對勁,這裡面肯定還有別人存在。我跟老餘說我們別打了,我跟老餘和華爲的同學道個歉。這也代表整個行業對於智能汽車的重視度已經到達比較高的高度。”

他也提到,小鵬汽車的核心挑戰最主要的是組織,“在座很多人都在想一件事就是我怎麼活下去,以及我怎麼長大、我怎麼變強,這都是好的想法。最終這個想法落地是一個強大的組織,從管理到組織,從組織到體系,說句不客氣的話,我認爲要20年實踐思考的事情。”

在過去一年裡,何小鵬每個月都堅持跟公司基層骨幹去聊天,真正走到一線,並請各個部門中心負責人彙報,瞭解一線。同時,從企業角度去考慮工作流程在工具、系統當中的流轉,提高效率。

以下是發言實錄:

何小鵬:很高興跟很多汽車行業的新老朋友在一起做一些分享,我來到這次烏鎮峰會還是有蠻多有趣的,跟大家分享兩個。剛剛(王)市長跟我聊天問到“吵架”的事情,我說您都知道,他說我知道。換個角度,我今天早上跟老餘(餘承東)聯繫了一下,發現就是一個技術非常小小的不同認知,爲什麼社會上有如此大的反響,最後看到華爲的同事也很委屈,我們的同事也很委屈。我說這不對勁,這裡面肯定還有別人存在。我跟老餘說我們別打了,我跟老餘和華爲的同學道個歉。這也代表整個行業對於智能汽車的重視度已經到達比較高的高度。

今天我在烏鎮還有第二個感覺,因爲我以前是做互聯網的,我以前創業做UC,後來賣給阿里。今天上午旁聽了一個互聯網企業大會,跟剛剛汽車大佬大會完全不

一樣。互聯網一片祥和,利潤越來越好。剛纔魏總講的海外友商、海外汽車廠商很舒服一樣,我覺得我們這羣傻子爲什麼從互聯網跑到汽車內卷。實際上,汽車相比

中國互聯網現在的競爭內卷,但是也的確存在巨大變化的機會。

我剛纔聽到魏總、朱總講了很多話,我都不敢講,因爲只有前輩纔敢說,我想說說小鵬一些看法。很多行業人知道,去年從四季度開始,小鵬出現了很多挑戰,很多人都問我這些挑戰的核心是什麼?我當時想了非常久,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組織。在座很多人都在想一件事就是我怎麼活下去,以及我怎麼長大、我怎麼變強,這都是好的想法。最終這個想法落地是一個強大的組織,從管理到組織,從組織到體系,說句不客氣的話,我認爲要20年實踐思考的事情。

我想分享一下過去幾個月,我對於組織如何走到一線的一些小分享。如何走到一線?講的是這個企業的頭,也就是說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是企業的頭,你怎麼真正走到一線。你可能每天看很多報告,可能每天聽很多人的想法,但是它是走到一線的一部分,但是不全部。舉例今天來到這裡聽汽車行業大佬,他們講一線的反饋,這個對你有很大的借鑑。我想說幾個小的點,第一個走到一線,在過去一年裡面,每個月都堅持跟公司基層骨幹去聊天。你不用聊很久,內部聊30分鐘。我會問他們同樣的一些問題,比如舉個例子,你覺得在整個企業裡面誰最好?如果來自於不同部門,五湖四海不同專業、不同背景的人,覺得某些人都比較好,這些人好得可能性起碼從角度來說會多一些。你也會問一下,你覺得當前企業裡面最大的問題,基層同學覺得最大的問題跟中上層同學完全不一樣,記住一定要營造一個輕鬆的氛圍,瞭解到一線骨幹同學是怎麼看的。

我再跟大家分享一個組織裡面如何瞭解一線,我們一年有兩次中間層以上會議。我最近因爲參加全國人大,學習到一個方法,我們請各個部門中心負責人上臺,講你上半年做得怎麼樣,下半年計劃做成什麼樣,每個人30分鐘。講完後請在座幾百位同學,兩百位同學進行投票,因爲這些同學跟他們沒有關聯,最多知道這個人是幹什麼的。你會看到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覺得這個部門做得不錯,但實際上這個部門有很多人投了棄權票,爲什麼,你去反思,他也會反思通過這種PK瞭解到其他部門的中高級主管對每個部門頭的看法。我們現在每半年一次會議都很卷,因爲大家都很壓力。

第三個舉例,有多少人會從企業角度去考慮流程在工具、系統當中的流轉?大部分都是從部門角度、中心角度,出現了一個有趣的話題。數據做得越多,系統做得越多,因爲他們是從部門角度規劃一個事情,如何從一個企業打破部門牆,要把自我循環體系,包括流程系統與工具,打破之後會肯定很多很奇葩的事情。

我們最近在推一個AI編程,我們認爲提高公司效率15%-16%,是一個很好的事情。很多人反對,就是不用AI。爲什麼?它會告訴你,我們的代碼要求安全係數很高,我不能讓他們知道。或者說我的筆記本需要裝新的IDE,所以才能接洽,我現在沒有時間。有些同學不寫代碼,或者寫很少的代碼。我想說的是我們最重要做的高質量發展,除了要有長期理想,除了要有清晰的規劃,除了我們要面向全球,除了要把智能網聯和AI做好,還要補充很多的事情,例如成本、質量,但是這所有的基礎來自於組織,而組織又來自於我們如何走向一線。今天跟大家簡單幾分鐘想分享一下小鵬在過去12個月,大家會看到巨大變化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自己要產生巨大的變化,自己要走到一線,並且向前走。跟大家分享一些小故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