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雙保險”讓農戶種植無憂
當前,黑龍江省玉米進入乳熟灌漿期,大豆多處於鼓粒期,水稻普遍處於灌漿期至乳熟期,大部分地區農作物長勢良好。
農業有着“靠天吃飯”的特點,從春種到秋收,農民們需要面對天氣、病蟲害及市場變化等一系列挑戰。而農業保險作爲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已經成爲越來越多農民的“心頭好”。經初步統計,2024年,我省種植業保險保費規模達到62億元,連續10年持續增長,年均增長率22%。農業保險防災減損和災後風險補償的功能,讓越來越多的農民獲益。
財政補貼有力度
糧食安全添保障
7月16日,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黑龍江金融監管局聯合印發《黑龍江省2024年全面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工作方案》,明確自2024年起,在全省全面實施玉米、水稻、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
“完全成本保險”是指在對化肥、種子、地膜等生產過程中的直接投入(即物化成本)進行保障的基礎上,進一步涵蓋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投入,即對作物的總生產成本進行保障。“種植收入保險”保障水平體現價格和產量,覆蓋農業種植收入,被保險人因作物產量下降或糧價下跌導致收入不達預期目標時,由保險公司對收入損失部分進行賠付。前者保成本、後者保收入,這兩個險種的保障水平最高均可達相應品種種植收入的80%,基本可以讓投保農戶“旱澇保收”。
農業保險發揮重要作用的背後,離不開各級財政的大力支持。
“2024年,我省各級財政投入保費補貼資金達到50億元,支持投保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超6000萬畝,提供風險保障達647億元,財政資金放大13倍,有效發揮出農業保險精準支農作用。”省財政廳金融處處長邵德生說,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爲例,按一畝地70元的保費計算,農戶只需交14元,就可以獲得覆蓋完全成本投入的風險保障。
種植收入險
爲農民種植保“價”護航
“買保險就是爲了抵禦風險,有了種植收入險,減產不減收,價低也不減收,種植有兜底。”依安縣衆達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何立偉說。
去年,衆達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大豆的參保面積是2063.8畝,保費每畝55元,其中中央補貼45%,省財政補貼25%,縣級財政補貼10%,合作社承擔20%也就是每畝只需要承擔保費11元。
“這兩年大豆種植收入一直不穩定,有時候豐收了卻賣不上好價錢,有時候遇上好價錢了卻沒有好的收成。現在有了保險的兜底保障,我們種植更有信心了。”何立偉介紹,去年,合作社投保了大豆收入險,獲得了將近30萬元的理賠款,畝均理賠143元多。
“依安縣是全省第一批開展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試點縣、首家開展玉米種植收入保險試點縣。從2022年保險試點開展以來,我們通過擴面提質、完善機制、優化服務等多種措施,實現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在全縣15個鄉鎮149個行政村全覆蓋。” 依安縣農經總站副站長劉淑華說,2024年,全縣承保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204.7萬畝,較2021年增長161.5萬畝。
“我們通過財政部門、農業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細化職責分工,財政部門和農業部門作爲牽頭部門,強化部門聯動,優化工作機制,統籌推進試點政策。做到了職能分工明確、層層壓實責任。切實發揮農業保險作爲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穩定器’作用,讓越來越多農戶獲得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的保障。”劉淑華說。
保險機構加力
惠農保險政策應享盡享
這兩天林口縣龍爪鎮新龍爪村村民鄒運雙正忙着給地裡排澇:“今年我一共種了1313畝大豆,看現在的情況肯定要減產了,但多虧買了種植保險。”鄒運雙感慨道:“有補貼政策,我們每畝只出3.2元的保費。上了保險,種地心裡更有底了,而且保險公司還幫我們防災減災,裡外裡又減少不少支出和損失。”
“我們積極組織所屬各分支機構開展農業保險業務。通過前期宣傳和後期預防雙軌並行,加強宣傳、預警、防災工作,積極發揮農業保險‘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中華財險黑龍江分公司農村保險事業部負責人馬世斌介紹,公司將防災防損服務工作前置,協同市縣農業局、氣象局等政府部門,全方位、常態化、制度化地落實防災防損工作,發揮保險機制在災前風險預防、事中風險控制、災後搶救理賠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同時,通過對政策宣傳更具多樣化、精準化、實用化,通過多渠道傳播,利用小區廣告欄、電梯廣告欄、宣傳車、出租車車頂棚LED等多種媒體方式形成全方位宣傳網絡,幫助農戶瞭解農業保險的重要性、解讀政府相關補貼政策。通過舉辦培訓講座,組織專家、保險從業人員深入農村,舉辦農業保險知識講座和諮詢會進行宣傳,提高農業保險覆蓋率,爲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和農民的持續增收提供有力保障。(記者 孫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