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渡渤海海峽 舢板賽闖海特訓

耐力賽上,各條舢板你追我趕。(取自解放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隊員們駕馭舢板在波峰浪間航行。(取自解放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出征前,隊員們爲喊爲自己加油。(取自解放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各條舢板奮力劃出起點,開始一天的追逐。(取自解放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駕駛3噸重的無動力舢板,橫渡138海里寬的渤海海峽,他們白天與風浪搏鬥,夜晚風餐露宿……8月中旬,由大陸海軍參謀部主辦、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承辦的「海峽勇士─2018」橫渡渤海海峽舢板邀請賽在遼寧大連開展戰幕。

就在蒸汽輪機被應用於船舶211年後,來自大陸海軍工程大學、大陸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大陸海軍航空大學、大陸海軍士官學校、大陸北部戰區海軍某訓練基地、大陸南部戰區海軍某訓練基地等6家海軍院校、訓練機構的8支參賽隊伍、112名海軍青年學子,將克服高溫、高溼、高鹽的惡劣環境,從遼東半島出發,穿越4條兇險涌急的水道,完成「徒手」征服中國第二大海峽──渤海海峽的壯舉。

在這項被稱作「勇敢者的闖海特訓」中,參賽隊員還將攜帶有限的淡水和食物,在完成賽段競技的同時,進行編隊、通信、求生、海上救險等科目訓練。

「舢板燒的不是油,是隊員的血性。」這是大陸海軍大連艦艇學院舢板隊主教練陳鵬表示,如果按每划槳一次前進4公尺,這羣勇士每天需搖盪10公斤的木漿超過1萬次,這其中還不包括風浪、水流對舢板的影響。

血色烙印 舢板賽關鍵字

風雨、酷暑、涌浪,即是舢板比賽的關鍵字,也是對所有參賽隊員最嚴峻的考驗。

受颱風天氣影響,比賽期間的海況十分惡劣。海面風力一度達到6級,3公尺多高的涌浪在海面翻滾,小小的舢板就像一葉扁舟,在海面上時隱時現。即使面對這樣的天氣,也絲毫沒有影響隊員們的精氣神,大家呼喊着號子,顧不上海浪像刀一樣打在臉上,用力搖盪着木槳,完成了最艱難的考驗。

每天比賽結束後,很多人都坐在帳篷邊,不約而同地做一件事情──挑水泡。舢板隊員高楓說:「雙手長時間划槳,手掌與槳把摩擦產生許多水泡,挑完水泡,明天就能繼續划船。」翻開他們的手掌,每個人手掌上都佈滿大大小小的水泡,有些還成爲「泡中泡」,這便是這羣年輕軍人的血色烙印。

「舢板上,大家只有一個名字叫做槳手,只爲同一個目標,就是爭第一奪冠軍。」舢板隊員齊毅巍介紹,在這支隊伍裡,隊員們說話從不用你或者你們,而是用我或者我們。

一字之差的背後是隊員們心中強烈的集體意識。

協調團結 克服高溫酷暑

「舢板與軍艦一樣,都是百人同操一杆槍!」陳鵬說,一條舢板由12名槳手和1名舵手組成,每一次判斷、每一條指令的對錯、每一次划槳動作的規範與否,都可能影響到舢板航行的速度,只有所有人團結一致,纔可能真正駕馭得了舢板。「舢板的精髓在於協調和團結,只有每個人齊心協力一起划船一起蕩,才能發揮出驚人的力量!」

每艘舢板上的船長均由舵手擔任,他負責控制舢板划行的方向和槳手們划槳的節奏,被稱爲整條舢板的「靈魂」,而所有的舵手都是從學員中遴選產生。除參加划船蕩槳外,這些「船長」還承擔着訓練中的組織和協調工作。每天他們都要完成讀海圖、看潮汐、判斷水流、測航速、定航向,然後依據航海知識,在短暫的時間裡得出結論,並向指揮艇報告。到達目的地後,他們還要安排住宿、組織活動等任務。

「在高溫酷暑裡犁波踏浪、在孤山海島上風餐露宿,在強風涌浪中頂流航行,只有經過這樣的戰風斗浪,才能培養出高素質新型海軍指揮軍官。」大連艦艇學院領導介紹,該院連續23年利用暑期組織舢板橫渡渤海海峽訓練,成爲特色訓練專案,在國內外均有較大影響。

如今,大陸海軍參謀部將該項賽事打造成爲集錘鍊官兵、展示海軍形象、擴大海軍影響於一體的軍事技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