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人壽首席投資官王立川:負債是保險投資的邏輯起點,以長期樂觀主義開展大類資產配置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佳 北京報道

作爲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壓艙石”,保險資金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

9月26日,以“重構增長新邏輯”爲主題的2023第六屆華夏時報保險科技論壇在北京召開。

在“投資新方向”互動論壇上,橫琴人壽黨委委員、總經理助理、首席投資官王立川談及投資策略時表示,對險資而言,負債是投資的邏輯起點,會從負債的成本、久期和結構出發,來安排整體投資策略。

既要有長期樂觀主義精神,也要有拿來主義心態

9月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顯示,引導保險公司支持科技創新。

在王立川看來,擁抱科技創新、加速實現數字化,是中小型保險公司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們把對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資界定爲戰略性投資,它也許難以帶來短期的財務回報,但從公司整體視角而言,有助於降低負債及運營成本,從而爲保險投資提供長久期低成本資金,進而提升保險公司的長期價值。”王立川表示,展望未來,保險公司還會持續探索藉助科技力量提高分銷效率、降低負債業務和運營的邊際成本。

此外,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下,儘管險資投資壓力不小,但業績整體好於去年。

據金融監管總局公佈的數據,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保險業資金運用餘額爲27.15萬億元,今上半年財務投資收益率(年化)爲3.22%,綜合投資收益率爲4.33%。

王立川談及今年上半年投資時表示,既有壓力也沒有壓力。“作爲一家中小型公司,我們今年上半年投資收益率比行業水平高1個百分點左右。隨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水平也將進一步邊際改善。但受市場競爭等因素影響,保險公司的總負債和運營成本率具有相對剛性的特徵,其邊際下降速度慢於投資收益率,這對於保險投資人而言,是不小的壓力。”

近年來,隨着我國保險業資產總額大幅增長,保險資金運用規模也隨之逐年提升。

結合投資市場環境,王立川認爲,保險投資邏輯的起點是負債,“負債的稟賦以及資產負債管理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戰略和戰術資產配置可能企及的上限。作爲少數可以穿越宏觀週期的資金,保險資金應該以長期樂觀主義精神開展資產負債管理和戰略資產配置,以拿來主義心態虛心向公募、證券等學習,做好戰術資產配置。”

據王立川介紹,目前保險公司大類資產配置中,上市權益類資產的佔比大約在10%-12%,固定收益類在60%左右,剩下的大約30%主要分佈在股權、不動產和其他金融資產。

“去年以來市場利率大幅下行帶來債券市場走強,這對於以固收爲主的險資而言是利好。如果可以在原有配置策略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借鑑公募和券商的槓桿、波段和量化等策略,也許可以獲得更多超額收益。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緩釋由於權益市場下跌和部分非標資產風險暴露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也就是大類資產配置的價值和魅力所在,同時也是保險消費者安全感的來源和保障。”王立川如是說。

從做“搬運工”起步,以置身事內的心態開展另類投資

保險資金是金融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形勢下,對於手握長期資金的險資而言,王立川認爲,險資可以將上市權益類投資中的FOF和MOM策略思維模式,借鑑到另類投資領域。

王立川說道,前幾年險資通過信託、保債計劃等非標項目,把資金以債權方式提供給地產商和地方城投平臺,有時可獲得超過10%的回報率。

近年來,部分已經或即將“暴雷”的項目,包括健康的項目也將在在未來兩三年內陸續到期,疊加市場利率快速下行,保險公司賴以拉昇投資收益率的“底倉資產”將面臨巨大的再配置壓力,險資整體收益率快速下行已是大概率事件。

中小險企總體負債及運營成本率遠高於大型險企,且普遍缺乏足夠的資源和家底,如果投資收益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則意味着面臨生死挑戰。但這並不說明,中小公司就只能選擇躺平。

他舉例說,近年來不少企業面臨困難,其名下一些優質資產經常會以較低價格賣出,這其中就孕育着投資機會。對於有資產處置能力的險企,可以自己直接接盤相關資產,進行重組之後擇機賣出或者長期持有。對於暫時不具備相關能力的險企而言,至少可以做個“搬運工”,把不良資產從A家“搬”到B家的過程中,收取一些“搬運費”,同時還能鍛鍊隊伍、積累不良資產處置經驗和對特定行業的深度認知水平。

“此外,在踐行金融的人民性和政治性方面,險資也有自身獨特優勢。比如,我們正在和其他專業機構合作,參與農戶分佈式光伏電站建設。對於農戶而言,其通過出租屋頂獲得長期持續的租金收入,同時還利於改善其住所的隔熱隔水效能、提升生活品質。” 王立川表示,對於險資而言,可以充分發揮資金長久期的優勢,把通過綠色能源獲得長期穩健收益和服務新時代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把ESG理念貫徹到田間地頭,而不是隻存在口頭筆頭。

“相比險資熟悉的債權類非標投資,包括我們在內的部分中小型險企,正在探索這樣的另類投資,對投資團隊的專業能力、認知水平和心理素質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它很可能是一條漫長而孤獨的探索之路,但如果沒有成爲先烈的勇氣,就不可能成爲先驅,除非選擇躺平。”王立川坦言。

“我們經常講,投資收益是認知的變現。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當我們承認我們的認知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就先踏踏實實做一個搬運工、認認真真選擇有真水平的合作伙伴,以長期樂觀注意的精神、以置身事內的心態,在服務實體經濟、助力新時代建設的大局中持續創造價值。”王立川表示。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