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提「以覈減煤」 學者表肯定:可參考日韓延役與新增建機組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昨日主張將核能列入乾淨能源,能源配比將以核電與再生能源爲主,支持核一二三廠延役,核四在安全無虞下重啓。(本報資料照/姚志平攝)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昨發表能源政見,2030年國內煤炭發電比例將減少至14%,並在2040年達到無煤臺灣目標,另也支持核一、二、三廠延役和重啓核四,該議題今日仍持續發酵。學者表示,核電部分可考慮比照日、韓延役與新增機組並行的作法。

清華大學工科系特聘教授葉宗洸表示,對侯市長提到的核一、二、三延役與核四重啓,個人必須給予肯定,核電佔比12%的規劃其實就是將3座電廠延役納入,這對未來供電穩定非常重要,同時也有大幅降低排碳的助益。

侯的能源配比表註記中,另外提到核四通過安檢與小型反應器商轉成功即可能於2030至2040間納入能源配比中,雖是務實作法,但核融合必須持續觀察。事實上,如果已做過安檢的核四1號機再次安檢順利的話,甚至有機會在2030之前就商轉,一來進一步降低火電佔比,二來也提升整體清潔能源發電量。

葉宗洸指出,煤電佔比目前高達42%,2030要降到14%的挑戰非常大,侯昨天的註記中大部分項目都必須達成,或是再加強纔有可能,可努力先調降至25%。此外,氣電佔比目前38%,考量天然氣接收站新建阻礙大,2030訂爲45%仍嫌偏高,40%較具合理性,但皆須緩步調降,以符合減碳及能源安全要求。

再生能源部分,2030年佔比偏高,想要達標難度很大,若是總髮電量規劃爲21至22%,可行性較高。

葉宗洸表示,侯的能源配比在減碳方面,考量真實現況還有加強的空間,核電部分不妨比照日、韓延役與新增機組並行的積極作法,纔能有效落實減碳目標。

核四前廠長王伯輝強調,目前的總統候選人,除了副總統賴清德之外,大致都朝向核四重啓,經專業團隊評估後決定核四是否重啓,呼籲政治人物以臺灣未來爲重,當年翡翠水庫也是在蔣經國先生及林洋港市長擇善固執之下完成,臺灣亟需有遠見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