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還有能力再造一個武漢嗎 武漢新城誕生 成功的機率到底有多大

我國的省會城市,往往都是這個省份中最發達的城市,當然小部分的省份除外。

從常規的角度而言,一般省會城市中,市級別的行政機關會在省會城市坐落,省級別的行政機關也會在省會城市落戶,基本呈現的情況下,省和市的行政機關會舉全省的財力、物力、人力和其他資源來建設省會城市。

湖北省的武漢市應該就是這樣的典範和代表,武漢作爲新一線城市,其城市的基礎建設如火如荼,城市界面不斷刷新,各種配套和資源的落戶,讓武漢市的綜合實力,遠遠超過湖北省其他城市的許多倍,兩極分化的現象非常嚴重。

那麼,以湖北省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有能力再造一個武漢嗎?

目前,武漢三環線內總面積大概600平方公里,這其中包括了長江、漢江、東湖等諸多湖泊和河流,實際上武漢中心城區的陸地面積並不大,按照很傳統的意義而言,武漢整體開發建設成型的區域主要在三環內。

今年年初,省裡的相關部門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這個概念就是“武漢新城”,武漢新城的面積比三環線內的面積還要多,武漢新城規劃的面積超過700平方公里。

那麼,爲何會提出“武漢新城”的概念,武漢新城成功的機率到底有多大?

武漢新城主要跨武漢和鄂州兩市,東至鹹鄂高速,西至京廣鐵路,北到長江南岸,南至梁子湖,規劃面積719公里,計劃容納700萬人。

武漢新城的定位是百年大計,湖北爲何會建設武漢新城呢?

2022年,武漢的GDP爲1.88萬億,超越杭州,重回全國第8,事實上,武漢的目標絕對不只是超越杭州,武漢想恢復曾經“東方芝加哥”的地位和經濟實力,爭取打造一個人口超過2000萬以上的超大城市。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果敢,制約武漢發展的重要因素是,武漢的陸地面積不到8500平方公里,在全國位列中下游的水平。

與武漢同等級別的省會城市,甚至不如武漢的城市,陸地面積都要比武漢大,這些競爭對手的陸地面積都在1萬平方公里以上。

長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中,武漢是中部特大城市,成都是西部特大城市,但是在2021年公佈的人口數據中,武漢的人口總數僅僅比成都的一半還多一點,距離2000萬的常住人口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而成都則兼併簡陽,濟南兼備了萊蕪,這些省會城市通過彎道超車,做大做強城市規模,一舉超越武漢,成爲中西部最大的省會城市。

武漢曾經也想效仿這些城市,兼併鄂州,但是報到國家相關部門的層面,並沒有允許通過。

那麼,面對這樣的情況,武漢該怎麼辦呢?

走都市圈擴容無疑是選項之一。

2022年,湖北省提出了遠景規劃,計劃在2035年將武漢都市圈建成爲人口超過3000萬,GDP超過6萬億的城市和都市圈。

隨後,湖北省將曾經武漢都市圈的範圍,從1+8,縮減至1+3,即武漢爲中心,黃岡、黃石、鄂州爲武漢都市圈的重要外延。

2022年年底,國家正式批覆武漢都市圈的規劃,在這樣的背景和情況下,建設武漢新城,對於加快提升武漢的首位度,吸引省內人口的迴流,吸引全國各地的英才,就顯得非常有意義了。

從產業的角度而言,光谷有非常強的科技資源,鄂州有順豐機場,兩地如果未來協同一體化,會產生羣集效應,經濟的協作性會更強。

武漢新城的概率和規劃,對遠期,武漢兼備鄂州提供了基礎和契機,未來一旦鄂州合併到武漢,那麼武漢經濟體量和GDP,超越成都也相對容易。

那麼,湖北再造一個武漢,武漢新城成功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我們看一下,湖北省和武漢市,在武漢新城已經投入的部分,以及未來有可能投入的資金規模。

今年5月份,在全國新開工的項目中,湖北以2034個項目遙遙領先,投資總額爲11268.07億,位列全國第2,在經濟大環境非常不景氣的情況下,這樣的數據顯得非常扎眼。

從今年春節復工以來,湖北開工了2506個項目,總投資額達到15492億元,僅次於河南省。

這樣的項目和投資更多的是武漢新城的增量。

武漢新城的開發,是東湖高新管委會,從2015年8月3日,從吳家灣正式搬到高新大道,從2015年左右,湖北省已經重點在開發投資光谷區域。

光谷的基建和各種產業配套的落地,已經差不多有8年左右的時間,在這8年期間,光谷的規劃,產業的佈局,商業、醫療、公園綠化、地鐵、市政公路等諸多資源的投入,讓目前的光谷已經初步顯現出雛形了。

從九峰到豹澥,再到左嶺,光谷中心城的北部已經有新城的氣候了,南部雖然在逐步開發,兌現的速度也很快。

從左嶺到鄂州,目前的基礎界面還是稍微差了一點點,武漢新城的規劃中,左嶺是未來的中心。

但是考慮到目前的經濟形勢,以及財政狀況,考慮到東湖高新區與鄂州的行政級別劃分,雙方在建設武漢新城的過程中,溝通成本過高,裡面也有諸多利益瓜葛。

武漢新城看起來很美好,也有很多項目和資金的填充,讓人對武漢新城的未來極其看好,但是實際上,在經濟普遍下行的情況下,後續接盤的韭菜完全供應不上,這樣的時機,或許是武漢新城發展過程中最大的阻礙和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