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海公投遭駁發起小組提訴願 嗆「不給公投 就回街頭」

▲護海公投領銜人王醒之(中)與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前往行政院遞交訴願書,並嗆「不給公投、就回街頭」。(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提供/徐佑升基隆傳真)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中)分項說明護海公投主文與憲法等法規並無牴觸。(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提供/徐佑升基隆傳真)

▲王醒之(右)至行政院遞交行政訴願書。(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提供/徐佑升基隆傳真)

針對基隆四接之「護海公投」,原先基隆市政府在補正後覈准,但行政院認定該地方公投違背憲法及中央法規,並依「地方制度法」發函撤銷。對此發起「護海公投」的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12日一早至行政院門口召開記者會,針對行政院日前撤銷公投的行政處分,正式提出行政訴願。

「基隆護海公投」領銜提案人王醒之指出,從去年6月公投提案送到前市長林右昌的手上以來,一直感覺得到「有隻看不見的手」在進行惡意的拖延,爲了強行填海造地,從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不惜犧牲基隆的海洋生態、海岸景觀與基隆港未來的營運,甚至還對基隆港高層下封口令,禁止港埠專業發聲,而這種檯面下種種的政治操作,都指向一件事情,就是防堵民意透過公投在大選年集結。

王醒之強調「不給公投、就回街頭」。王表示,公投只是這場公民運動「最斯文」的方式之一,而封殺公投其實就是預告臺電在接下來環評會議中將粗暴闖關,直接踐踏基隆人。但是歷史總是告訴我們,「民意最終會以自己的方式集結」。正式提出行政訴願是爲了要讓更多人看到,「沒收公投」就是「政策霸凌」的同義詞。

而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基隆護海公投」主文僅要求基隆市政府就特定開發案,拒絕其於「基隆市水產動植物保育區」填海造地,與憲法無涉。何況臺電曾依保育區限制事項申請基隆市政府同意填海造地,當時的林右昌市府亦曾回覆「原則同意」。如此一來,當年的林右昌市府能夠「限制」和「同意」填海造地,沒有所謂的「地方自治」權限爭議;但到了人民發起公投時,就變成非地方自治事項,哪有這種道理。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律師也表示,四接目前規畫採「填海造地」之方式辦理,實施地帶位於「基隆市水產動植物保育區」,同時位於基隆港港嘴(進出港口處),將嚴重影響基隆港營運商機。不僅對基隆市的海洋生態、漁業資源、觀光資源等傷害甚鉅,更攸關基隆市政府漁業之輔導及管理、自然保育、環境保護、觀光事業發展等自治權限,當然屬於地方自治事項。

社團法人基隆市野鳥學會常務理事鄭𬀩表示,政府帶頭破壞環境是「假的」能源轉型,用填海造地萬劫不復的破壞方案,來解決暫時性的能源穩定問題,是殺雞取卵。然而,政府面對錯誤的能源政策,卻只想強渡關山,甚至製造更多的環境毀壞,不僅不照顧環境永續和公平正義,也不願傾聽民意,甚至封殺地方發聲的管道。協和填海造地的短視近利,只是暴力開發,不是符合潮流的能源轉型政策。

最後,長期投入文化守護的臺灣頭文化協會理事長陳世一指出,「白米甕砲臺羣」是基隆港西岸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四接填海造地工程不但會毀壞白米甕砲臺美麗的自然海岸線,更衝擊到基隆港西岸的觀光產業,呼籲環評委員應將本案造成的文化環境衝擊納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