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認基金再迎政策加持 “千億”業務有望更進一步

圖蟲創意/供圖

證券時報記者 餘世鵬

在即將迎來發展9週年之際,香港互認基金再迎政策利好。

中國證監會6月14日發佈消息,將對《香港互認基金管理暫行規定》進行修訂,就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該規則修訂有兩大看點:一是放寬互認基金客地銷售比例限制,二是放鬆互認基金投資管理職能的轉授權限制。

實際上,互認基金在9年發展過程中一直都不乏政策支持,涉及到跨境互聯互通業務試點和投資者交易所得稅優惠等多個方面。截至目前,互認基金已成爲一項“千億”業務,內地公募和香港子公司均在其中佔據一席之地,這將爲未來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

從兩方面進行優化

根據證監會發布的《香港互認基金管理規定(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香港互認基金是指依法在港設立、運作和公開銷售,並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在內地公開銷售的單位信托、互惠基金或者其他形式的集體投資計劃。實際上,今年4月1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中,其中一條就是要優化基金互認安排。

爲更好發揮兩地基金互認機制的積極作用,本次規則修訂擬從兩方面進行優化:一是將互認基金客地銷售比例限制由50%放寬至80%;二是允許香港互認基金投資管理職能轉授予與管理人同集團的海外資產管理機構。當前,香港互認基金客地銷售規模的基金總資產佔比上限爲50%。

易方達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比例限制放寬至80%後,部分已達到50%比例的香港互認基金將可重新向內地投資者開放申購,有助於進一步提升互認基金規模、擴展互認基金業務發展空間,更好滿足內地投資者跨境理財需求。此外,放鬆香港互認基金投資管理職能的轉授權限制,則有助於引進全球優秀資管機構,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

此外有外資基金公司人士稱,將產品的部分投資管理職能轉授予集團內海外關聯公司,是香港市場的常見安排。從相關統計來看,在港註冊基金中採用全球投資策略並含轉授權安排的產品佔比達20%,該項修訂可以充分發揮跨境資管集團全球投資優勢。

歷年政策支持不斷

實際上,中國證監會本次對《香港互認基金管理暫行規定》修訂,就是在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持續擴大互聯互通大背景下展開的。

2015年5月,中國證監會、中國香港證監會聯合宣佈於當年7月正式開展兩地基金互認,符合條件的基金可在對方市場進行銷售。和香港互認基金這一叫法相比,市場更常用的是“北上互認基金”。相對應地,內地公募基金到香港市場展開銷售,市場通常稱爲“南下互認基金”。證監會指出,自2015年7月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機制實施以來,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工作平穩有序推進,各項制度和機制運行良好,較好滿足了兩地投資者跨境理財需求,同時有力支持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需要指出的是,在互認基金9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不乏政策支持。今年3月,證監會發布的《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指出,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有序推進“基金互認”等跨境互聯互通業務試點。另外,早在2018年底,相關部門還宣佈將內地個人投資者的互認基金交易所得免稅政策延長一年。

“互認基金這些年的發展,可以看做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持續擴大互聯互通的一個縮影。這一切離不開不同政策之間的連貫性,以及兩地資本市場不斷完善的配套制度。”某中型公募投研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互認基金的長足發展,進一步豐富了公募跨境理財產品,也進一步提升了兩地基金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針對南下互認基金髮展,北京一位第三方基金評價人士建議,內地基金公司在香港發行基金,應加大市場宣傳和品牌建設力度,同時要持續鞏固在資產投資上的競爭力。相比海外投資機構,內地基金公司在A股資產的投資上更具有本土優勢,可以更好地服務於境外投資者。該人士表示,從過往發展歷程看,內地基金公司在香港展業存在一定短板,相對於中國香港本土及海外成立的基金公司,內地基金公司在當地的品牌和知名度略顯不足,這方面的提升有望成爲未來互認基金進一步拓展南下市場的突破口。

兩地基金品類日趨豐富

從目前已落地的產品種類和發展規模來看,9年來互認基金在相關政策扶持下,已成爲兩地基金公司的一項“千億”業務。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末,北上互認基金(即香港基金內地發行的銷售資金)已突破了千億元關口,達到了1082.78億元,南下互認基金(即內地基金香港發行的銷售資金)爲42.47億元。由此可見,自2015年發展以來,香港發行的北上互認基金明顯獲得了內地投資者青睞,這和內地投資者的跨境理財需求有着較高契合度。相比之下,內地發行的南下互認基金在香港的受歡迎程度相對要低一些。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4日,內地基金公司存量的南下互認基金約有50只,分佈於20多家基金公司中,包括華夏基金、南方基金、廣發基金、富國基金等頭部公募,也有匯豐晉信基金、摩根基金、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融通基金等中小公募,涵蓋股權、固收、被動指數等產品。

另一方面,在港機構發行的北上互認基金數量更爲可觀,截至目前已突破120只。其中的基金髮行人,既有內地公募的香港子公司,如南方東英資管、博時國際等,也有其他香港或國際資管機構,比如摩根基金(亞洲)有限公司、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百達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等。相關產品策略多樣,以香港或亞太地區的股票或債券爲主,如匯豐亞洲高入息債券(BC類—美元)、中銀香港環球股票A、恆生中國H股指數A類澳元對衝—累積收益等。

“歷經多年發展,無論是南下還是北上互認基金,內地公募和香港子公司都已佔據了一席之地,這將爲未來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其中,香港公募基金有相當部分是投資全球市場的,基民可選擇的種類會更多,北上互認基金某種程度上契合了這部分需求。”某公募香港子公司相關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