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樹協會:別貿然砍樹 應正確養護

臺灣護樹協會常務理事張美惠表示,行道樹周遭被水泥等物包圍,人爲環境根本是虐樹。(臺灣護樹協會常務理事張美惠提供)

針對中市頻傳行道樹倒塌波及人車事件。生態專家楊國禎表示,不健康的樹木易感染「褐根病」,須全面檢討行道樹的養護工作,不能將責任全部推給「褐根病」。臺灣護樹協會則建議,各縣市政府做危險樹木評估,不要貿然砍樹,要有正確養護,「護樹就是護人」。

前靜宜大學生態人文系教授楊國禎表示,臺中市行道樹是「先天不良,後天失調」,植栽槽太小又封底,就像把樹木「纏小腳」,樹木生長空間不足;修剪又不符成長需求,公家委託養護修剪廠商良莠不齊,常見「砍頭」、「狗啃」式修剪,導致後續長出的「側枝」失去整體結構,不但易斷,也易造成風阻而折斷。

楊國禎分析,臺中市路樹近日挖掉不少黑板樹、改種大型茄苳樹,但植栽槽已無法着根,未改良就直接續種,將重蹈覆轍,最後,可能乾脆不種了,管理策略與永續環境理念背道而馳。

「沒有正確的土壤及照顧,怎麼會有健康安全的樹?」臺灣護樹協會常務理事張美惠說,馬路及人行道工程亂挖破壞行道樹根系,撐不住的樹及患「褐根病」樹木常轟然倒下,只要仔細觀察周遭,常見土壤被踩踏硬實無法排水或被糊滿水泥,環境根本是「虐樹」。

針對治療「褐根病」樹木,張美惠說,臺灣老樹救援協會採興大教授劉東啓主張的「自然醫療」療法,透過改良土壤,讓樹木產生抗體,效果良好。她建議,不要貿然砍掉罹病樹木,可搭建鋼架固定樹幹,爭取樹木健康生長、自我療愈的機會,且即使倒塌也不會傷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