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童專案爭議 柯文哲:雞同鴨講的名詞解釋問題

北市護童專案到底有沒有取消引發論戰。(圖/記者陳明仁攝)

記者黃瀞瑩/臺北報導臺北市到底有沒有取消「護童專案」?昨引發議員秦慧珠與臺北市長柯文哲的論戰,對此,柯文哲3日上午解釋,這是雞同鴨講名詞解釋問題,有時候就是會烏龍來烏龍去,呼籲不要再陷入名詞解釋之中。

►►►關注2016,邀請讀者加入《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

對於護童專案,警察局昨日提出解釋,早在2012年警政署就已經取消護童專案,執勤內容包括在國小學童上、下學時段,規劃1小時勤務,以學校最複雜的出入口及校園周邊較危險的路段實施守望、巡邏及交整勤務,改以學校需要申請個案處理。

不過,上月女童喉案發生後,警察局雖恢復同名爲「護童專案」,但內容卻是落實雙向校安通報調整巡邏箱位置及巡邏密度、加強學校學生上、下學時段安全維護,與校園周邊巡邏勤務,同時協助學校加強校內巡邏,並配合學校需求,定時或不定時進入校園,兩者勤務內容不相同,但卻同名稱,造成烏龍。

柯文哲上午解釋,這個社會不需要花時間討論名詞問題,搞得大家都亂掉,現在的護童專案與過去取消的冗事不同,大家都搞混了,他也坦言,當初取消27項冗事時,只有一個標題,內容沒有定義清楚,「這個國家就是不夠精確。」

對於校園安全,柯文哲強調,重點是怎麼讓小學生家長安心,不喜歡在緊急狀況下做決定,因爲常常是應付心態,至於以後要怎麼做,專案小組將針對長期解決辦法擬案,包括校園開放怎麼管理,學校圍牆監視器、保全人數等問題,需要一個月時間把問題釐清,再來處理。

▼臺北市長柯文哲上午出面解釋護童專案。(圖/記者黃瀞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