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2022PANGCAH生活節」獲美國繆思設計大獎白金獎肯定

花蓮縣文化局去年秋季在光復鄉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舉辦「2022PANGCAH生活節」,以獨特的地方族羣文化、環境永續及生物多樣性爲核心精神,榮獲美國繆思設計大獎白金獎項。(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文化局去年秋季在光復鄉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舉辦「2022PANGCAH生活節」,以獨特的地方族羣文化、環境永續及生物多樣性爲核心精神,榮獲美國繆思設計大獎白金獎項。(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美國繆思設計大獎結果日前出爐,花蓮縣文化局去年秋季在光復鄉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舉辦的「2022PANGCAH生活節」,以獨特的地方族羣文化、環境永續及生物多樣性爲核心精神,從全球108國、超過7萬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最高榮譽的白金獎項,讓花蓮的多元族羣與文化,投放到世界舞臺。

花蓮縣文化局自2020年起,結合光復鄉太巴塱部落及地方神話,以生物多樣性永續發展爲前提,舉辦PANGCAH生活節,透過跨界整合的藝術活動及當代藝術方式,貫穿阿美族人的工藝、飲食、音樂、建築、信仰、規範等生活日常,體現原住民族古老智慧的多元想像,提供地方風土文化轉譯再應用的新方法,廣獲好評,成地方每年的固定盛事。

文化局說,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日據時代稱爲「yamoto」,但在更早之前,卻是太巴塱部落的傳統領域。園區過去因生長許多 kowa' (通心草),生活於此的太巴塱族人將其稱爲「karowa' 」,且因地勢較高,日本人來到此地鑿井前,沒有長期穩定的水源,加上石頭較多無耕作,但其腹地廣大的特性,讓該處生態資源豐富,進而成族人們的重要狩獵、採集場。

文化局表示,每一屆PANGCAH生活節的發生,都是爲傳遞一件屬地性的訊息,皆邀集跨領域的音樂與藝術工作者,透過各自專業取材,帶給參與者截然不同的宇宙觀與驚喜,已成花蓮每年秋季衆所矚目的盛典,不僅是年輕創作者重要的作品發表舞臺,同時也開啓中央、地方及民間的對話交流與合作。

文化局長吳勁毅認爲,PANGCAH生活節能得到美國繆思設計白金獎的殊榮,不僅是認可其具體成果,也是將原住民族文化、音樂與藝術進行當代揉合,放大原民生活多元面向的魅力,引領民衆實際觸碰到花蓮的多元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