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AI智慧臨牀中心 全臺首創「運動處方」改善慢性病

衛生局副局長鍾美珠嘗試阻力訓練器材,一旁則有AI數據顯示訓練數據,數據上傳供醫師評估。(王志偉攝)

花蓮市衛生所創全國首例成立「AI智慧系統輔助的精準臨牀運動中心」。(王志偉攝)

中心設置7臺阻力型器材,有握力、上肢加下肢,垂直律動儀等,協助患者改善病況。(王志偉攝)

身體許多疾病,都可能因長期缺乏運動有關,花蓮縣衛生所與慈濟大學、立法院厚生會運動醫學委員會等產官學合作,創全國首例成立「AI智慧系統輔助的精準臨牀運動中心」,由專業醫師評估開立「運動處方」,透過AI數據掌握患者阻力、運動等強度,調整治療策略與運動訓練處方內容;慈濟大學副教授黃森芳說,臺灣剛開始起步,希望未來全國都能推動。

「AI智慧系統輔助的精準臨牀運動中心」設在花蓮市衛生所,今天揭牌,衛生局副局長鍾美珠、花蓮市衛生所主任胡易多、國際學者馬來西亞理科大學教授Vina Tan Phei Sean、立法院厚生會運動醫學委員會主委、臺灣健身運動醫學推廣協會理事長陳俊忠教授、慈濟大學副教授黃森芳、蔡娟秀以及健保署東區分組長黃兆傑等人都到場見證。

黃森芳表示,AI智慧臨牀中心,透過阻力訓練,運動過程肌肉扮演重要角色,分泌賀爾蒙、肌肉激素,可以幫忙改善器官、組織功能,讓它恢復健康,運動過程的出力、速度、強度、頻率,透過AI系統,上傳雲端,資料收集下來,就很清楚病人做了多少運動量、頻率和強度,再看症狀改善。

他說,不一定是長輩,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等代謝徵候羣等,只要經由醫師評估,開出「運動處方」,隨時調整最好的效果,是非常科學化,臺灣十大死因70%是非傳染性疾病,重要的危險因子就是缺乏運動,相信透過臨牀運動改善症狀,臺灣纔剛起步,逐步推廣向全國。

副局長鍾美珠以自身爲例,多年前血糖監控發現超標,雖然一度不能接受,但與醫師、營養師諮詢、用藥,加上定期運動,血糖逐漸恢復平穩,運動確實可以改善慢性病況。

衛生所主任胡易多表示,中心設置7臺阻力型器材,有握力、上肢加下肢,垂直律動儀,患者登錄QRCODE可以在後臺看到成績,方便醫師調整,每次來運動都會記錄,先做前測,進診間根據時間,訂定個人化的運動處方籤。

胡易多表示,明年元月起,到花蓮市衛生所每週三上午有門診,醫師進行評估,看程度,訂定個人化處方,上下肢力氣夠不夠,在運動指導員的輔導下進行器材鍛鍊,3個月抽血檢驗看數據,進而改善病患生活型態,維持規律運動習慣,降低整體國家健保醫療資源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