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大橋半半施工 19日拆南下橋

花蓮大橋啓用逾半世紀,因老舊加上地震使橋樑位移,將展開重建工程。(王志偉攝)

花蓮大橋啓用逾半世紀,因老舊加上地震使橋樑位移,交通部斥資近24億元重建,工程將採「鋼箱型樑橋」半半施工,14日起先封閉內側車道,安裝交通維持設施,19日起拆除南下第一代橋,新橋預計2026年9月完工。

橫跨花蓮溪的花蓮大橋是花蓮市、吉安鄉、壽豐鄉銜接省道臺11線的主要道路橋樑,現有2座橋組成,1968年完工的南下往臺11線橋是一代橋,北上往市區的二代橋則在2002年啓用。2018年2月6日地震,橋樑出現位移60公分且多處龜裂,時任立委的徐榛蔚、蕭美琴皆爭取重建。

公路局指出,花蓮大橋位處嶺頂斷層地質敏感區,因河川治理線變寬,且爲符合水利署於花蓮溪河川治理計劃,橋樑長度與高度都不足,而二代橋南端跨距也不夠,重建將採「鋼箱型樑橋」,且橋樑下游側爲國家溼地,建設必須兼顧生態保育。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花蓮工務段長陳麗華說,第三代新花蓮大橋配合河川治理計劃,長度拉長至595公尺、高度加高2.5公尺,橋寬24.8公尺,預算23.93億元,將有雙車道、機慢車道與人行道等,工期約1200日曆天,預計在2026年完工。

公路局考量交通需求採「半半施工」,規畫14日起先封閉南下內側車道,安裝護欄、防護網及施做便道,16日配合自行車活動暫時開放,19日早上8時起封閉開始拆除第一代南下橋樑,第一階段現場交管自19日起至2025年2月22日,車輛須改走單線雙向通行的第二代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