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門諾醫院辦保肝養生講座 中西醫皆籲「從這做起」

花蓮門諾醫院舉辦中西醫護肝講座,邀請慢性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鄭穆良及中醫科主任楊成湛,就中西醫觀點暢談保肝養生之道。(門諾醫院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有句話說,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因此「護肝、養肝」一直是養生保健的議題。花蓮門諾醫院爲破解許多民衆對肝病的迷思,舉辦中西醫護肝講座,邀請慢性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鄭穆良及中醫科主任楊成湛,就中西醫觀點暢談保肝養生之道,建議民衆從運動、飲食維護肝臟器官的功能。

門諾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鄭穆良表示,肝臟是沉默的器官,等到發現腫瘤通常都已經是晚期,看似沒有症狀的B、C型肝炎,其實就是造成死亡國病的最大元兇。不過有B、C肝的人不一定會有症狀,但肝臟可能已嚴重發炎,呼籲民衆定期追蹤、積極治療,且養成運動習慣、健康均衡飲食、不熬夜等生活習慣更是預防肝病的不二法門。

「中醫肝火旺不等於肝病」門諾醫院中醫科主任楊成湛則分享中醫護肝養生之道,當肝的疏泄功能失調,會導致肝氣鬱滯,嚴重還可能造成肝火旺盛,常見症狀有眼紅、睡眠差、長瘡等症狀,小便深黃、便秘及頭暈頭痛等,類似現代醫學身體交感神經過度亢奮的自律神經失調現象。

楊成湛也提醒民衆,千萬不要誤信坊間許多來路不明的護肝偏方,若有需要,建議給中醫師專業診斷再對症給藥,避免造成反效果,反而增加肝臟負擔。

楊成湛也分享中醫的保肝密技,民衆平常可藉由中醫茶飲調理,選用對肝臟有益的食材,如白朮、茯苓、枸杞、五味子、蒲公英、菊花等,以水煮沸飲用,補氣提升免疫力,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改善肝臟發炎。

另外,民衆平常也可以可多按摩保肝穴位,包括手腕尺側的凹槽處的「神門穴」;膝蓋外側凸起往下四指寬,小腿骨外側一拇指寬處的「足三裡穴」;小腿內側踝關節內側上方3寸處的「三陰交穴」;足背第一與第二腳趾骨交接凹陷處的「太沖穴」,這些穴位都有助於安神、調和血氣、養肝血、補脾氣及平息肝火等功效。

楊成湛也提到,中西醫所指的「肝」雖有所差異,但都會建議民衆從運動、飲食等方面維護西醫肝臟器官的功能,及中醫調理全身性臟腑狀態跟經絡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