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市十六股大橋太彈跳 單向封閉置換伸縮縫

花蓮市十六股大道跨鐵路橋封閉單線,施工更新伸縮縫。(王志偉攝)

花蓮市十六股大道跨鐵路橋通車啓用6年,駕駛人反映,車行橋面明顯感到「彈跳」,縣府發現橋面伸縮縫間隙過大,導致車輛跳動。昨起施工更新伸縮縫,採「半半施工」方式輪流封閉單邊車道施工置換,因上下班尖峰時段車流量大,已派員指揮引導,預定11月中旬完工。

2016年4月通車啓用,花蓮市十六股大道(花蓮市2-18計劃道路)西側自花蓮市中央路起,東側則與尚志路及新興路相交,爲聯繫花蓮市東西向重要道路,也是市區通往美崙地區的要道,平日交通量頻繁,尤其到了上下班時間,車流量更明顯。

縣府建設處長鄧子榆說,十六股大道由花蓮市公所委託內政部營建署代辦施工,再交由縣府,後來又移交市公所管理。近日發現,該路段的跨鐵路橋橋面伸縮縫因爲間隙過大,車輛經過時會跳動,必須置換。縣府已發包,工程經費400多萬元,要置換橋面4處伸縮縫。

十六股大橋才通車6年就受損?建設處研判,除了地震或是車流量大、重車頻繁經過等因素,該橋型設計伸縮縫在斜面和平面交界處,和一般位於平面處不同,也是可能受損的原因之一。

建設處表示,工程已於9月14日開工,第一階段先封閉由西向東的橋上南側車道,第二階段則封閉由東向西的橋上北側車道。考量車行動線安全性,施工期間,東向西(尚志路往中央路方向)車輛均維持行駛於橋上車道,西向東(中央路往尚志路方向)車輛則行駛於橋下既有的側車道,工程預計於11月中旬完工。

縣議員魏嘉彥發現,第一階段橋上南側車道封閉,西向東的用路人須改走橋下側車道,路幅狹小,且因橋下有鐵路平交道,若火車行經很容易塞車,封路施工第一天的上、下班尖峰期出現車流回堵,建議縣政府要求施工廠商派員指揮交通。

縣府迴應已提道安會報交管計劃,但會視現場加派人員疏導交通狀況,因施工期間西向東須行駛於橋下側車道,容易因鐵路平交道影響通行,請民衆儘可能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