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市首座風雨球場開工 中山公園營造多功能空間

花蓮市首座風雨球場發包,力拚1年完工。圖爲球場示意圖( 花蓮市公所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爲了解風雨球場未來施工狀況,市長魏嘉賢到場聽取蘇建榮建築師及其事務所人員說明。(花蓮市公所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中山公園目前有兩座籃球場,以及一座網球場,風雨球場的設施則是蓋在籃球場。(花蓮市公所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鄰近花蓮火車站中山公園球場,因缺少遮蔽,在市公所爭取下,市區首座「風雨球場」12月完成招標作業,待建築機關建照開工備查後即可動工,預計工期360個日曆天,市長魏嘉賢表示,風雨球場完成後將是花蓮市醒目地標之一,在確保工程品質下,全力趕進度,希望在明年儘早完成,開放青少年市民朋友使用。

中山公園風雨球場興建工程,由鈺翔營造有限公司以3720萬元得標。市長魏嘉賢表示,中山公園由於受到公園用地使用規定,園區內少有遮蔽建築物,爲提供風雨活動使用,市公所向客家委員會提報計劃(禾埕專案),獲補助2970萬元。

因建管法規定必須單獨設置廁所、滯洪池,以及爲了完善使用功能增加看臺遮雨棚、夜間照明、停車位及景觀工程等,預算金額提高,市公所爭取縣議員魏嘉彥、鄭寶秀、黃振富、葉鯤璟、周駿宥、田韻馨、黃馨、哈尼•噶照建議款補助220萬元,以及代表會副主席李振瑋,代表蔡翼陽、謝豪傑、蕭民隆、陳惠卿、江如玲、黃達祥、平島•部定等人建議款94萬7700元,加上公所自籌約800多萬元,終於湊足完成經費辦理髮包。

魏嘉賢表示,中山公園目前有兩座籃球場,以及一座網球場,風雨球場的設施則是蓋在籃球場。這座風雨球場完成後將會是花蓮市醒目的地標之一。市代會副主席李振瑋說,代表會建議市公所參考國內外風雨球場外觀的色調或注入藝術風格,期盼明年完工後可以成爲大小朋友最喜歡的運動場所。

花蓮市中山公園基地面積爲2萬2572平方公尺,鄰近圖書館、火車站、旅宿設施,爲外地旅客必經之地,亦爲花蓮市居民運動、休閒生活場地。

內部活動場域結合運動、休憩、藝術、音樂及人文的多功能空間,園區內設有網球場、籃球場、兒童遊具等設施,曾舉辦過原住民傳統射箭暨槌球比賽、阿美族歲時祭儀等活動,不定期也有草地音樂會在此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