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市與蔚山廣域市締盟40年 「鯨探號」藝術裝置今亮相

「鯨探號」由花蓮子弟、知名插畫家「當肯」設計,他趴在白鯨背上,代表大海白鯨悠遊自在。(王志偉攝)

花蓮市慶祝與韓國蔚山廣域市締盟40週年,委託插畫家當肯及石雕藝術家創作的鯨探號裝置藝術,今在北濱海邊揭幕,市長魏嘉賢與地方各界慶祝。(王志偉攝)

花蓮市代會正副主席蘇美珠、李振瑋及多位代表,都出席與蔚山廣域市締盟40週年、鯨探號裝置藝術揭幕儀式。(王志偉攝)

鯨探號藝術裝置設計者「當肯」戴着面具出場,與花蓮在地藝術家王標、葉權賢,以及市長魏嘉賢一同與「鯨歎號」合影。(王志偉攝)

1981年,在中美斷交2年後,花蓮市公突破外交困境,與韓國蔚山廣域市締結姊妹市,開啓兩市長達40年友誼歷程。市公所邀請網路知名插畫家DUNCAN(當肯)設計,與石雕藝術家王標、葉權賢共同製作的「鯨探號」藝術裝置揭,今在北濱外環道人行步道揭幕,市長魏嘉賢希望將保育海洋資源的理念,藉鯨探號石雕作品世代相傳,也象徵着兩市永結同心、同舟共濟。

姊妹市締盟40週年紀念儀式在北濱外環道南側人行步道舉辦,市代會主席蘇美珠、副主席李振瑋及多位代表、縣議員徐子芳,以及外交部東部辦事處長鬍琪斌等人到場參加,因疫情無法到場,蔚山廣域市長宋哲鎬錄製影片致意,並透過臉書直播與花蓮市、蔚山廣域市民分享。

魏嘉賢說,1981年6月19日,花蓮市前市長劉新興與韓國蔚山市長李淳東在花蓮市公所禮堂簽署締盟爲姊妹城市,這是花蓮市在國外的第一個姊妹市,不但讓花蓮市站上國際舞臺,更開啓兩市之間長達40年的友誼歷程。

魏嘉賢說,「鯨探號」是以進口白奧羅拉大理石雕塑一尾鯨魚,設計意涵主要是花蓮市與蔚山廣域市均位於太平洋左岸,透過鯨魚探索號來訴說相同的賞鯨文化及人文背景,希望將保育海洋資源的理念,藉由石雕設計世代相傳,也象徵兩市永結同心、同舟共濟。

他表示,「當肯」是道地花蓮子弟,這幾年花蓮市公所與當肯合作不少設計案,就是希望花蓮孩子在家鄉發揮長才,讓更多人喜歡花蓮。魏嘉賢還透露,當年花蓮發生0206大地震後,當肯表示希望能爲家鄉多做一些事情,更默默捐出200萬元,讓人感動。

透過影片,蔚山廣域市長宋哲鎬指出,花蓮市與蔚山市即使在遭遇地震及新冠肺炎疫情,彼此也仍互相慰藉嶄露深厚情誼。而40的年齡被稱爲「不惑」,不惑是指不受世事迷惑失措,能夠明辨是非的意思,蔚山與花蓮市的友情就像是迎接「不惑」之年,未來也將更加穩固不受動搖。

「鯨探號」位於花蓮市北濱外環道南側人行步道,以進口的白奧羅拉大理石雕塑一尾鯨魚,當肯則趴在鯨魚的背上,時而悠遊海洋,時而躍出海面,帶給大家不同的意境想像,路過市民可停下腳步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