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Mate X2對比三星Z Fold 2:形態轉細節之爭

出品 | 本站手機&數碼《易評機》欄目組

「到底誰纔是摺疊屏手機之王?」這個問題現在出現在很多新聞的信息流中,有說三星的,有說柔宇的,有說華爲,當然也有說一款摺疊屏產品都沒發佈的蘋果。

其實大衆對「摺疊手機」的雛形概念應該要追溯到功能機時代,那個時候翻蓋手機是主流市場,與其說翻蓋手機是「摺疊手機」的雛形,倒不如說翻蓋手機給予了廠商「摺疊屏幕」的想象力。這一次《易評機》通過華爲Mate X2和三星Z Fold 2進行一次對比,一個是摺疊屏的先驅者,另一個則是相對完美摺疊屏產品的新手。

對於更多的普通用戶來說,「主力機」這個詞彙或許真的感知很弱,更不用提有沒有「備用機」,而事實上「主力機」的使用其實你手中那一臺不僅要接打電話、發微信、刷朋友圈,還能玩遊戲、拍照甚至辦公、砸核桃的設備,對於這樣的用戶需求,「摺疊屏手機」因爲特殊的形態,普通用戶是否會選擇其成爲自己手中的「主力機」,是一個最開始各界都有的疑問。

數據顯示:摺疊屏手機人羣用戶的男性佔比爲79.4%,相比於全量人羣的性別比例,男性是摺疊屏手機絕對的消費主力軍;隨着更多工藝成熟的摺疊屏手機相繼問世, 截止2020三季度較第二季度摺疊屏手機活躍設備數增長了116%。這樣的數據其實也很好說明問題:買摺疊屏的男性居多,摺疊屏雖然數據增長,但依然男性佔比超過70%,而導致這個問題是最直接的幾個原因羅列一下(當然也是摺疊屏手機並非進入主流市場的原因):1.售價過高;2.機身過重,犧牲了手感;3.續航和耐用性存疑,結合摺疊屏用戶主力軍爲男性來分析,更直接的原因就是摺疊屏手機的「形態」。正好這次也藉着華爲Mate X2和三星Z Fold 2進行一次對比,從外觀形態聊聊兩款產品的優勢與劣勢。

摺疊方案,就「內折與外折」的方案問題,這個在這兩年也是討論不休的問題,尤其是在當時華爲Mate X發佈之後,外折方案與內折方案的話題儼然成了兩大派系,「當時吵的有多兇,現在就有多尷尬」這應該用來描述華爲Mate X2再合適不過了,好在都用了「內折方案」,這一下算是清淨了。華爲Mate X2和三星Z Fold 2均採用了「內摺疊的方案」,內折相比外折方案所帶來的優勢不管是對產品本身的保護作用還是從軟件層面出發的用戶體驗都要優於「外折方案」,雖然X2與Fold2都採用了「內折方案」,但顯然在摺疊後形態的完美程度來看,華爲要優於三星,華爲Mate X2跳出了其他品牌內折設計的框架,採用了雙楔形一體式設計,展開後機身會呈現出一個平滑的斜切面,從右向左逐漸變薄,最薄處僅4.4mm,而摺疊後機身會變成嚴絲合縫的等高矩形。就這個設計三星Z Fold2確實吃虧不少,因爲鉸鏈工藝的原因,無法做到「完美貼合」的狀態。

手感,關於手感,個人而言「摺疊屏的手感有那麼重要嗎?因爲很重啊!」,但既然提到手感,還是聊一聊,其實華爲Mate X2和三星Z Fold 2的握持感與展開後的手感感知不強,因爲既然是摺疊屏形態必然犧牲了部分手感,但是華爲這次宣稱自己「做了展開後的重心調整」,華爲Mate X2把機身重心偏向了展開後的一側,這樣單手持有產品可以減輕用戶手腕部的負擔,想法是好的,但對左撇子真的不友好,真實體驗過後雖然左撇子用戶可以用,但是實體按鍵的鍵位變了,反而這種設計弄巧成拙了,另外還有「平鋪桌面」這個場景,華爲Mate X2因爲重心調整,會不平整,而三星Z Fold2雖然背部鏡頭模組「過分凸出」,但是平鋪效果是正常的,至少不會「晃盪」。

鉸鏈技術,很考驗研發團隊的能力,三星Z Fold2採用凸輪結構設計,隨意調整開合角度,除了凸輪結構設計外,三星Z Fold2也採用防塵技術,鉸鏈內部擁有防塵刷毛纖維的設計,它可以避免鉸鏈內部進入灰塵,從而增加鉸鏈的耐用性;華爲Mate X2則是採用獨家雙旋水滴鉸鏈設計,通過多維相控聯動機制,在彎折處形成一個水滴式容屏空間,從而不僅解決摺疊狀態下的機身縫隙問題,還能最大限度保證最小化的屏幕摺痕。

要說鉸鏈這一塊的技術,兩家各有優勢,確實爲了耐用性與實際的聯動,研發團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從軟件層面來講,三星Z Fold2隨意懸停的鉸鏈設計增加了更多的應用場景,而華爲Mate X2的鉸鏈技術更多是在解決機身縫隙的問題。

摺疊屏手機目前仍然是一個小衆市場,但其因高科技含量特點成爲國內手機市場中的「高精尖」的代表,隨着技術日漸成熟,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摺疊屏手機會出現,價格也會越來越有競爭力,摺疊屏手機市場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而華爲Mate X2和三星Z Fold 2的形態話題,也是各有優劣,其實都是在爲「摺疊屏手機」的技術添磚加瓦。

對於摺疊屏手機,外界主流的看法是「摺疊屏手機可以作爲可摺疊的平板,以一款產品囊括手機和平板的一切功能,並且能夠將其摺疊在口袋中。」

反過頭來看華爲Mate X2以及三星Galaxy Z Fold 2,能夠明顯感覺到兩款相同形態的產品,在操作理念上的區別,華爲Mate X2以外屏爲核心,內屏爲擴展,而三星Galaxy Z Fold 2則是以內屏爲核心,以外屏爲擴展。在我體驗兩款產品的過程中,就華爲Mate X2而言,得益於其更大的外屏尺寸,我發現我日常的手機操作,基本都可以以來外屏來實現;而三星Galaxy Z Fold 2,因爲外屏較小,我會更習慣將屏幕翻折開來,使用大屏進行操作。也就是說,三星Galaxy Z Fold 2的摺疊屏形態,是更容易被感知的。

或許這也是爲什麼華爲Mate X2去掉內屏前置鏡頭的原因,畢竟,藉助外屏,我幾乎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外屏能夠承載我的所有,我又何必需要大屏呢?如果我需要的是一款能夠摺疊的平板,那麼或許我會希望能夠使用大屏進行視頻會議或視頻通話。在這方面,搭載了一顆1000萬像素的廣角前置攝像頭的三星Galaxy Z Fold 2顯然更能洞悉商務用戶的需求。退一萬步來講,用戶可能不需要,但產品至少應該提供。

好在華爲Mate X2在後置影像能力上扳回了一局,華爲Mate X2搭載了一顆5000萬像素主攝、一顆3倍光學變焦鏡頭、一顆10倍光學變焦鏡頭以及一顆1600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算是組成了摺疊屏產品中最強的影像系統,將摺疊屏與旗艦機做了完美融合。相比之下,雖然有着代差,但三星Galaxy Z Fold 2的1200萬像素主攝、1200萬像素超廣角與1200萬像素長焦的三攝組合也的確顯得弱勢了許多。

至於娛樂層面,華爲Mate X2和三星Galaxy Z Fold 2都有着卓越的硬件,但目前來看,無論是華爲Mate X2還是三星Galaxy Z Fold 2,由於內屏展開後的屏幕比例都十分接近正方形,完全無法同娛樂功能強大的平板相媲美,遊戲中難免會出現畫面裁切的問題,想要依賴內屏遊戲,是真的需要強大的信念支撐才能玩兒的下去,於我個人而言,這或許是一個足以讓我取消訂單的理由。

畢竟正如很多人的主觀看法,摺疊屏手機可以看做是可摺疊的平板,娛樂功能強大的平板怎麼會玩兒不了遊戲呢?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用外屏實現娛樂需求,但這似乎又與我們選擇摺疊屏產品的初衷相悖了。所以諸如摺疊屏手機的影像能力和娛樂能力無關緊要的言論真的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說辭,相反,能夠把握住這兩方面,摺疊屏手機才能夠真的革掉直板手機乃至平板產品的命。如果魚和熊掌可以兼得,我想此時的摺疊屏手機,會有更好的市場前景。

除了完整的軟件生態外,對於摺疊屏手機來說,儘管各大廠商都會將其定位在商務屬性上,但價格依然是不得不搬到檯面上來說的要素。畢竟哪怕是商務人士,購置動輒上萬的產品也一定是要衡量其帶來的價值的。那麼現在擁有一款摺疊屏手機究竟能夠得到什麼呢?正如我們前面討論的一切的核心,不管是什麼,但有一點是一定的,我們選擇摺疊屏手機是爲了使用它承載一切生活中的手機需求,而不是作爲另一部手機的擴展。

從目前摺疊屏的形態來看,內摺疊技術在成熟度上顯然更強,最先進的代表:華爲Mate X2和三星Galaxy Z Fold 2已經用產品證明了其工業可靠性及量產能力。儘管在軟件適配和使用邏輯上,二者還有着一定的區分,但殊途同歸,他們無疑都代表了未來N年間,人們對手機形態的一種思考。

現有的摺疊屏產品,無論是華爲Mate X2還是三星Galaxy Z Fold 2,都只是實現了實用化與便攜化的兼容,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手機和平板的融合。

如果你單純爲了享受手機與平板兼得的體驗,那麼或許現在的摺疊屏手機並非是最好的選擇。但如果你喜歡探索新鮮事物,並希望參與到產品的進化中,那麼摺疊屏產品會給你帶來直板手機無法帶來的快樂。

對廠商來說,摺疊屏手機是秀肌肉的一種形式,對於商務人士來說,摺疊屏手機是一種談資,對極客們來說,摺疊屏手機是一種態度,對普通用戶來說,摺疊屏手機或許爲時尚早。所以,以萬爲單位是不是買到個寂寞,歸根結底還是要看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和目的性,對待摺疊屏手機。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科技與時俱進,而不管是摺疊屏手機還是我們,都是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