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永續 嘉縣府帶頭做起

嘉義縣政府從源頭思考,首創「農業剩餘資材循環再利用計劃」,將農廢再製成產品,降低環境負擔,圖爲嘉義縣長翁章樑(左)與嘉縣環保局長張輝川(右)示範處理廢農膜場景。(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縣過去是臺灣的糧倉,邁向「農工大縣」過程中,農業仍扮演重要角色,在耕作時,使用相關耗材而產生許多農業資材廢棄物,因此,縣府從源頭思考,首創推出「農業剩餘資材循環再利用計劃」,將農廢再製成產品,降低環境負擔。

農民栽種絲瓜、番茄、瓜果等作物,大量使用「農膜」,可抑制雜草生長、防止雨水沖刷,還能反射陽光、調節溫溼度,減少肥料和農藥的使用,是農業不可或缺的資材,但屬於消耗品,需不斷汰舊換新,卻無法回收。

過去,廢農膜多以焚化爐焚燒,部分被隨意棄置、掩埋,造成環境污染,今年我們訂定「農業剩餘資材(廢農膜)資源循環清除處理原則」,設立集中暫置場,媒合轄內再利用業者收受廢農膜,實現從源頭到清運、再利用。農膜透過水洗、破碎、熱處理、押出等程序,再製成塑膠粒料,進而製成垃圾袋、塑膠瓶、塑膠花盆、人造花草等再生產品。

嘉義縣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農漁特產豐饒,除了農膜,像是廢棄牡蠣殼及廢蚵繩,也造成環境髒亂問題,爲此,縣府回收廢棄牡蠣殼及廢蚵繩,完成全臺首座合法廢蚵殼暫存場,並率先全國試辦廢蚵繩回收,將廢蚵殼、廢蚵繩再製成產品,成功推動循環經濟,也以「不『蚵』能任務─繩奇活線」專案在一項城市治理評比中拿下環境保護組首獎。

縣府團隊持續努力實現環境永續,我們全力輔導農民、透過農會協助,並與廢塑膠再利用業者共同合作,宣導農膜回收,開創循環經濟,讓農業剩餘資材不再是環境污染,而是轉化爲有價值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