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民:猴痘一旦進社區恐難根除

顯微鏡下的猴痘病毒粒子。(美聯社)

國內出現首例猴痘個案,昨疾管署公佈最新疫調、接觸者追蹤指引,接觸者依接觸情境可分爲低、中、高風險。不論哪一種風險,都需實施21天自我健康監測,中風險以上接觸者,21天都不能有性行爲,也不能捐血。專家則憂心,猴痘一旦進入社區,恐難根除。

臺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猴痘如同性病,對個人會構成威脅,但對整體社會而言,短期問題不大。民衆若只是同一餐廳用餐、同職場接觸,基本上不用擔心,只有同住家人、伴侶需注意。若猴痘疫情進入社區,只會在某些羣體當中流行,不會像新冠肺炎般大羣聚。

由於猴痘會在非單一性伴侶的羣體中傳播,黃立民直言很難根除,不太可能清零。醫界較擔憂的是,猴痘病毒變異後,會不會從親密接觸傳播,變成飛沫、血液傳播,因此要確認2件事,前者關乎同一空間的其他人會不會染疫,後者則會影響捐血。他建議衛生單位,針對確診個案抽血進行PCR採檢,瞭解血液是否有病毒。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表示,猴痘潛伏期爲1至2周,病程約4周,目前98%個案是男性,高比率有男男性行爲,污物、飛沫和氣溶膠是否會傳染則有待研究,死亡率則還不確定。

潘建志分析,今年5月11日至6月24日,全球有4124例猴痘確診個案,依目前的感染速度,每8.2天增加1倍,82天后將達到1024倍,屆時恐怕會有超過400萬人確診,難怪國外媒體和公衛專家緊張起來。

潘建志也提到,天花疫苗對猴痘有85%的保護力,而我國天花疫苗1979年才停打,推算43歲以上國人都有打過,可以找找身上有沒有痘疤,當年是規定打在嬰兒大腿上,至於手臂上如果有痘疤,大多是卡介苗。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猴痘R0值,也就是基本傳染數大概2左右,一名感染者可傳給2人左右,這樣的傳播力,努力防疫應該擋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