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首次迴應DeepSeek衝擊波
今年1月,DeepSeek發佈的開源推理模型R1在海外引起巨大反響,並引發美股“AI寵兒”英偉達單日市值一度蒸發近6000億美元。而近日,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首度對此事做出了公開回應。黃仁勳與其合作伙伴DDN存儲的首席執行官亞歷克斯·布扎裡(Alex Bouzari)的對談視頻發佈於2月20日,黃仁勳在視頻中迴應稱,投資人誤讀了DeepSeek異軍突起的影響。
黃仁勳稱,中國AI初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開源推理模型R1“令人興奮不已”,而市場對於R1的反應中存在一些誤解,R1的發佈本質上利好AI市場。
黃仁勳表示:“我認爲市場對R1的反應是,‘天哪,AI已經完了’。你知道,就像是R1從天而降,我們不再需要進行任何計算。但事實恰恰相反。”
黃仁勳認爲,R1的發佈本質上利好AI市場,能夠加速AI被採用,也就意味着市場仍然需要計算資源:“這讓每個人都注意到,模型的效率遠超我們的想象。因此,它正在不斷擴大,並加速AI的普及。”
黃仁勳還指出,雖然DeepSeek在AI模型的預訓練方面取得了進步,但作爲模型“學習解決問題”的關鍵環節,後訓練(post-training)仍然很重要,需要大量的資源,並且推理本身就是“計算密集型的部分”。黃仁勳表示:“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他們有一種思維模式,認爲只要先進行預訓練,然後進行推理,而推理就是向AI提問並立即得到答案。顯然,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2月21日,英偉達跌4.05%收於每股134.43美元,總市值3.29萬億美元。
此前,1月20日,DeepSeek推出高性能的開源大模型DeepSeek-R1,隨後在國際市場上引發轟動。1月24日,英偉達股價收於每股142.62美元,在下一個工作日(1月27日)大幅下跌收於每股118.52美元,導致英偉達市值在短短三天內蒸發6000億美元。
當地時間1月27日,英偉達發言人表示:“DeepSeek是AI領域的一項卓越進步,也是測試時間縮放(Test Time Scaling)技術的完美範例。DeepSeek的工作展示瞭如何利用這種技術、廣泛可用的模型以及完全符合出口管制的計算資源來創建新型號。推理過程需要大量英偉達GPU和高性能網絡支持。我們現在掌握三種擴展規律:持續進行的預訓練與後訓練,以及新的測試時間縮放技術。”
目前英偉達股價基本恢復到了這波大跌前的水平。接下來2月26日美股盤後,英偉達將公佈2025財年四季報,摩根士丹利預計季度收入爲410億美元,略低於市場共識和買方預期的420億美元,市場普遍預計營收增長率將大幅放緩至73%。
黃仁勳還提到,DeepSeek的創新成果爲AI領域帶來了巨大的活力。他說道:“R1開源後,全球範圍內所展現出的熱情令人難以置信,這是一件極其令人興奮的事情。”此前1月30日,DeepSeek-R1模型已作爲NVIDIA NIM微服務預覽版,在英偉達面向開發者的網站上發佈。
據介紹,DeepSeek-R1 NIM微服務在單個英偉達HGX H200系統上,每秒最多可處理3872個Token。英偉達方面介紹稱,DeepSeek-R1模型是最先進、高效的大型語言模型,在推理、數學和編碼方面表現出色。
1月末至2月初,科技巨頭微軟、Meta、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先後發佈2024年最後一個季度的業績報告,四家巨頭在2025年的資本支出不約而同地持續上漲,意味着AI競賽將愈發激烈。DeepSeek也成爲了幾乎每位科技巨頭CEO在財報後電話會上都會被問到的話題,總體來看,巨頭們認爲AI成本下降是未來趨勢,也會帶來發展機遇,讓AI被更多企業採用並創造新的營收渠道。
當地時間2月4日美股盤後,被視爲英偉達競爭對手的芯片巨頭超威半導體公司(AMD)公佈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2024年第四季度業績。
公司CEO蘇姿豐強調,最近在AI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突破,例如DeepSeek開發R1大模型和美國宣佈成立5000億美元“星際之門”項目,而這些正是公司“希望看到的那種進步”:“所有這些舉措都需要大量的新的計算,爲AMD在整個業務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增長機會。”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