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循財接任星國總理 黃奎博:基本立場「先北京、後臺北」

政大外交系教授黃奎博。(本報資料照片)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宣佈15日卸任,由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接棒成爲新任總理。政大外交系教授黃奎博向本報分析,黃循財對兩岸事務的基本立場將不脫新加坡傳統上的「先北京、後臺北」,希望維持臺海現狀,爭議能擱置就先擱置。

黃奎博告訴本報,新加坡對臺灣仍強調經貿、科技與文教關係,政治上應不致於有明顯突破,這主要仍受制於北京的態度。新加坡對中國大陸則持續維持「全方位」的夥伴關係,但另一方面會保持與美國的戰略架構協定與其他方面的廣泛交流,不一定在美、中之間等距,但會在維持政策自主性的前提下左右逢源。

黃奎博認爲,黃循財對兩岸事務較無涉獵,但基本立場不脫新加坡傳統上的「先北京、後臺北」,希望維持臺海現狀,和平處理雙方能先上談判桌的爭議,至於其他「深水區」的爭議能擱置就先擱置。

黃奎博強調,新加坡政府所謂的臺海維持現狀,應不是目前民進黨政府漸進式臺獨對上北京武力相逼的現狀,而是過去曾有過的「臺灣不獨、中共不武」的狀態。換言之,新加坡對臺海的基本立場可謂非常接近兩岸的「九二共識」,擱置爭議、求同存異。

黃奎博判斷,在可預見的幾年內,卸任的李顯龍的意見或將具關鍵性的影響,因爲他廿年左右的總理經驗,加上約十四年的副總理經驗,無論參贊機要或親身處理牽涉臺海兩岸的事務,相關經驗的傳承一定極爲重要,而且在新加坡政府決策圈內無人能比。

黃奎博最後指出,如果新加坡有重量級人士願循李光耀的作法,扮演臺海兩岸間的調人或訊息傳遞者的話,李顯龍在沒有總理的職位後,是最可能且很合適的人選,就看他個人有無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