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到疫前榮景 靠AI救經濟?PIMCO經濟顧問:還有得等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文/林麗珊;圖片/Getty Images】

【2024經濟大預測】PIMCO董事總經理暨全球經濟顧問克拉裡達爲2024全球經濟把脈,直言三個理由,世界經濟仍低於疫前水準。要靠AI救經濟?再等等!

投資管理公司PIMCO董事總經理暨全球經濟顧問克拉裡達(Richard Clarida),學者出身,曾任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和聯準會副主席,是華爾街最瞭解政策想法的人。

他接受《天下》專訪時直言,聯準會升息目前已經到頂,但對降息將非常謹慎。其餘,短中長期利率預估,請見專訪紀要:

聯準會近年的升息循環,的確是近40年來最激進的一次。但實際上,貨幣政策緊縮幅度遠不如升息那麼多,因爲在2022年12月之前,物價上漲速度快過升息。政策利率高於通膨,真正產生緊縮效果其實不到一年。金融市場的殖利率、匯價或股價,的確因此趨緊。

但最近風向有改變,市場預期聯準會升息已差不多了,市場變得比較樂觀。一個值得關注的指標是,比較鷹派的聯準會理事瓦勒(Christopher J.Waller)自己都說,升息已經差不多了。如果偏鷹派的委員都這麼說,升息循環就不會持續太久。

我們2022年12月就預估,聯邦基金利率將升到5%左右,目前約在5.37%。這符合我們的基本預測,升息應該在2023年就會結束。

要降息,先看通膨臉色

但何時降息?目前,物價上漲率仍高於聯準會2%的目標區。在沒有降到2%以下時,利率可能會維持在相對高點一段時間。

一旦降息,還需要注意美元。過去十年,美元的表現都非常強勢。因爲在疫情爆發前,美國本來就早於其他國家升息,那時美元就走強。疫情爆發後,資金涌入避風港,美元被視爲安全性資產。接着爲了抗通膨,聯準會升息,美元又再度升值,所以說美元已經強了大概十年左右的時間。

目前聯準會只有結束升息,一旦從升息轉降息,美元匯率也會開始走弱。

中期來看,我們預測,未來五年,美債殖利率平均水準,會比疫情爆發前五年來得高。

原因不在聯準會。

我們認爲,聯準會中性利率仍介於2.5%到3%之間,跟疫情前十年差不多,不會回到金融危機前的4%到5%。

美債殖利率拉高的理由是結構性因素。

過去15年,各國政府大量發債。20年前,我擔任財政部助理部長的時候,美國國債佔GDP約40%。如今,早已快速增加破百。早年,國債佔GDP比例破百就表示國家財政很糟、很爛,但現在全世界破百國家非常多,發債將會繼續。

但未來就算髮生經濟衰退,要像之前那樣,隨隨便便就做無限量的量化寬鬆,門檻會非常高。現在降不下來的物價,就是過度撒錢帶來的後果。

此外,聯準會正在進行減債縮表。聯準會不會再去買那麼多美國公債,但這些國債總要有人來接手,這表示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讓投資人願意來接手。

目前,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比短期公債低,期限溢價(term premium)爲負的不正常現象一定會扭轉,長天期公債殖利率將攀升。

疫情前,長債較短債的期限溢價,大概是100個基點左右。現在我們認爲應該要高得多,因爲各國政府負債比過去高,債券供給量更多了。

一旦公債殖利率上升,這也代表企業中長期的發債成本會提高。

靠AI救經濟?還要再等等

長期而言,我們認爲全球經濟平均成長會低於疫前的水準。第一是各國政府債臺高築,會拉擡借貸融資的成本;二是生產力沒有明顯改善;第三是人口老化。

雖然很多人對AI有十分樂觀的期待,但就像蘋果在1978年推出第一臺個人電腦,卻一直到1990年代的中期,我們纔看到個人電腦普及,真正反映在提升生產力。AI確實是一個革命性的科技,但可能要過了很多年纔會真正反映在生產力的提升。

【延伸閱讀】

80歲老爸揮淚開除兒子 車燈龍頭大億集團,5個月接班失敗啓示

兩場大選決定2024三邊關係 臺灣不是美中棋子,應扮演「剎車器」

侯友宜: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除人民心中的恐懼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788期;訂天下雜誌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