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美中軍事對話的虛實

(圖/新華社)

隨着大陸副總理、中美經濟對話牽頭人何立峰訪問舊金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時隔8年赴美,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APEC場邊會議,幾乎是板上釘釘了。值得關注的是,外媒傳出拜習會將宣佈恢復美中軍事溝通對話管道,這固然是美中關係改善的重要標誌,但對雙方軍事摩擦能否降低還需持保留態度。

「拜習會」尚未揭幕,但美中軍方互動已「正在進行時」。例如,北京一改6月香格里拉防務對話會上與美國防長奧斯汀「相敬如冰」的冷淡態度,在10月的北京香山論壇前主動向奧斯汀發出邀請,儘管美軍方仍維持原有規格出席,但雙方軍事交流已「開門」了。再比如剛結束的美中核武軍控磋商,雖是雙方外事官員主談,也有軍方人員參與。

最具指標性的是大陸官媒「中國軍網」11月9日稱:中美兩軍舉行查找美軍戰俘與失蹤人員遺骸工作視訊會議,就合作事宜交換意見。美中軍方選擇了一個最沒有爭議、最具人道原則的事務作爲恢復正式雙邊軍事對話的切入議題。換言之,拜習會後的東盟防長會談上,若大陸軍委副主席張又俠或何衛東出席,與美防長奧斯汀自然互動乃至場邊會晤,一定是大機率事件。

不過,美中軍事對話的啓動是否能扭轉雙方在南海、臺海等地區的緊張情勢?截至目前還是會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因爲美中軍事對話的恢復並不能從戰略上改變北京和華府對彼此軍事關係的認知。

首先,就北京而言,拜習會前夕,北京率先安排軍委副主席張又俠訪問俄羅斯,陸媒影片顯示,張又俠對普丁說:「您領導俄羅斯有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中方對此表示欽佩」。普丁則表示,俄中不會仿效冷戰時期建立任何軍事聯盟,但俄中在軍事技術領域的高科技合作爲首要計劃。

換言之,鑑於俄烏戰爭已把俄羅斯推到整個西方世界的對立面,而以巴衝突爆發,發動突襲的哈瑪斯也被國際輿論猜測背後有俄羅斯支持,即便在這種情勢下,北京還是優先進行中俄軍事對話,很可能意在將拜習會上的美中軍事溝通安排與俄方預先溝通。因此,中俄軍事關係優於中美軍事關係應是北京不會改變的戰略決定。

其次,就華府而言,近期美中對話頻密主要成果集中在經貿,但正如美國駐中大使勃恩斯11月9日指出,美方亦不會放棄自己的價值觀,包括堅持南海航行自由、臺灣海峽的和平穩定等。此言意味着美軍在南海、臺海彰顯「存在感」將長期化。在此種情勢下,美軍不會淡出臺海周邊,大陸也必須近距離跟監乃至驅離,短兵相接還是不可避免。此時的美中軍事對話與其說是雪中送炭,不如說是聊勝於無。

(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