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通話 伊朗、沙國齊挺巴勒斯坦

伊朗總統萊希(見圖)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沙爾曼11日通話,討論以巴局勢。(新華社)

伊朗總統萊希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沙爾曼(見圖)11日通話,討論以巴局勢。(新華社)

在今年3月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關係正常化以來,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11日與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首次通話,雙方討論了迦薩及其周邊地區當前的軍事局勢。伊朗方面稱,雙方一致認爲以色列的罪行和美國的默許,將爲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帶來毀滅性的不安局勢。

值得注意的是,《路透》引述伊朗媒體《Nournews》指出,萊希12日和伊朗在中東地區的長期盟友敘利亞總統阿塞德通話。萊希對阿塞德說,回教國家和阿拉伯國家,以及世界上所有自由的人民,必須達成一致立場,制止猶太復國主義(也稱錫安主義,Zionist)政權壓迫巴勒斯坦人民。

另一方面,阿拉伯國家外交部長11日在開羅的阿拉伯聯盟總部舉行會議,商討以巴衝突時,要求以色列解除對迦薩的封鎖。阿拉伯外長們呼籲立即向迦薩運送食品、燃料和施予人道援助,敦促以色列重新考慮其切斷迦薩供電和供水的「不公正決定」。

據《沙烏地新聞社》報導,自沙烏地與伊朗關係正常化以來,兩國11日首次通話。沙爾曼告訴萊希,利雅德正在「盡最大努力與所有國際和區域各方進行溝通,以阻止局勢持續升級」。他還重申反對攻擊平民,以及尊重國際人道法律的重要性,深切憂慮迦薩的人道情況,並強調「沙烏地王國支持巴勒斯坦的堅定立場」。

《伊朗國家通訊社》也援引伊朗總統府副秘書長詹施迪在社交平臺X的貼文報導,兩國領袖通話歷時45分鐘,討論了「結束針對巴勒斯坦的戰爭罪行的必要性」。貼文還提到,雙方都強調了回教世界的團結,一致認爲以色列的罪行和美國的默許,將爲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帶來毀滅性的不安局勢。

2016年,在沙烏地阿拉伯處決伊朗什葉派教士尼姆後,伊朗抗議羣衆攻擊沙國外交使領館,促使利雅德當局與伊朗斷交,同時撤離在德黑蘭的沙國使館工作人員,沙國也隨即要求伊朗外交官於48小時內離境。

在中國斡旋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於今年3月10日在北京達成協議,並發表三方聯合聲明,宣佈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恢復雙方外交,結束7年的破裂關係。兩國隨後在2個月內重開雙方使館和代表機構,安排互派大使,並探討加強雙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