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損吞獲利 行庫在陸分行急應變

聯準會鷹式升息,人民幣9月一度貶破7.2人民幣關卡,多家大型行庫的大陸分行除了業務面受到景氣衝擊,還另外蒙受匯損壓力,匯損壓力主要來自與當初資本金相關的「本位幣」計算。

公股金融圈人士指出,對於本位幣,十多年前大部分的行庫在大陸分行剛成立營運時,都採取以美元作爲本位幣,但隨着在地業務愈來愈多,再加上基於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風險的考量,已有行庫開始着手調整本位幣,從美元改採以人民幣作爲本位幣。

行庫主管指出,倘若以金管會所公佈的大陸分行獲利來看,截至7月底止,八家公股行庫的大陸分行,只有一銀與華銀獲利,兩大行庫目前大多數的分行均已將本位幣從美元改成人民幣。

根據一銀內部最新統計,目前大陸分行的本位幣中,已有7成改爲人民幣,僅剩3成尚維持以美元作爲本位幣,一銀前七月在各大行庫的大陸分行獲利居冠,其他行庫觀察一銀、華銀的作法之後,已陸續評估及伺機調整本位幣,從美元改爲人民幣。

除了大陸之外,另一個令行庫有匯損疑慮的是東南亞市場。行庫主管指出,目前除了柬埔寨使用美元交易,其他東南亞市場都有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匯損的問題,甚至一些微薄的獲利因此被匯損「吃掉」。其中寮國地區因爲寮幣對美元嚴重貶值,可說在東南亞地區受貶值衝擊最大的國家,相關銀行亦已在評估是否調整本位幣來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