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依空法師談東坡生命中的變與不變

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5月29日受邀爲惠中寺2022年「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主講「東坡生命中的變與不變」。(圖/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於5月29日受邀至惠中寺三樓大殿,爲惠中寺2022年「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現場及線上直播聽衆,主講「東坡生命中的變與不變」。

5月29日「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現場及線上直播逾9千名聽衆,一起聆聽蘇東坡起伏跌宕的人生傳奇。(圖/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依空法師以其文學涵養,用幽默風趣的講演風格,靈活穿插,巧妙詮釋蘇東坡如何從政治思想丶文學作品及人道主義關懷角度,以豁達的生命活出一切,希望在疫情嚴峻中,帶領每個人提升智慧,心靈獲得撫慰。

依空法師以其文學涵養,用幽默風趣的講演風格,靈活穿插,巧妙詮釋蘇東坡精彩的一生。(圖/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依空法師說,蘇軾是宋代文學家,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屬全方位的大文學家,擅長詩、詞、賦、散文、書法丶繪畫和音樂,是中國文學史與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蘇軾作品現存詩二千多首,詞三百多首,文四千八百多篇;父親爲他命名「軾」,是希望他沉斂低調,切忌鋒芒畢露。

他提到,蘇軾母親程氏一生果敢丶仁慈、信佛,對蘇軾的人格和性格教育影響很大。蘇家父子三人,均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人稱「三蘇」分別爲父親蘇洵、蘇軾、弟弟蘇轍。

依空法師學養豐富,演講內容精采幽默,現場聽衆熱烈掌聲頻頻。(圖/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神宗熙寧、元豐年間推行「熙豐變法」,是北宋大臣王安石推動並由宋神宗推行的新政,旨在消除北宋建國以來積弊的一場改革。新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國庫的收入,但是在施行過程中對人民造成了很多額外負擔,並遭到保守派舊黨的激烈反對,造成新舊黨爭。

當時蘇軾深感王安石變法弊端重重,再加上一些投機分子藉着新法謀取利益,大爲憤慨,畢竟他是文人出身,於是寫詩諷刺新法。這一年蘇軾33歲,正值壯年,他在仕途上本有一番大的作爲,但卻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遭受排擠,甚至爲日後埋下禍端。

宋神宗元豐二年的烏臺詩案,蘇軾被貶謫到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爲蘇軾政治生涯的一次重大轉折點。「詩案」則主要是因爲蘇軾嘲諷新法的許多詩篇而惹禍上身,正是這段在黃州的期間,「蘇軾」才能蛻變爲縱橫中國近千年至今曠達的「蘇東坡」居士。

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左)致贈講座紀念光碟予依空法師(右)。(圖/佛光山惠中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