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公司攜手工研院 展示自駕接駁計劃成果

經濟部工業技術研究院與桃機公司24日舉辦「機場自駕接駁驗證」成果發表,成果發表活動由機場公司總經理範孝倫(右起)、機場公司董事長楊偉甫、交通部航政司司長何淑萍、民航局局長林國顯、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饒達仁、工研院機械所數位長王傑智親自試乘自駕車體驗測試成果,場域驗證路線從第二航廈爲起點,行經第一航廈、航郵中心、航警局及臺北關,全程共4.2公里,自2022年8月啓動測試,至今已累積運行里程逾1000公里。(陳麒全攝)

機場公司24日與工業技術研究院舉辦「機場自駕接駁驗證」成果發表,本計劃爲國內最高速(時速50公里)的自駕車測試案,更爲亞洲唯一在國際機場提供自駕接駁的案例 。(陳麒全攝)

經濟部工業技術研究院與桃機公司24日舉辦「機場自駕接駁驗證」成果發表,成果發表活動由民航局局長林國顯(前左)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前右)親自試乘自駕車體驗測試成果,場域驗證路線從第二航廈爲起點,行經第一航廈、航郵中心、航警局及臺北關,全程共4.2公里,自2022年8月啓動測試,至今已累積運行里程逾1000公里。(陳麒全攝)

經濟部工業技術研究院與桃機公司24日舉辦「機場自駕接駁驗證」成果發表,成果發表活動由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前左)、機場公司董事長楊偉甫(前右)、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饒達仁(後左)與機場公司總經理範孝倫(後右)親自試乘自駕車體驗測試成果,場域驗證路線從第二航廈爲起點,行經第一航廈、航郵中心、航警局及臺北關,全程共4.2公里,自2022年8月啓動測試,至今已累積運行里程逾1000公里。(陳麒全攝)

經濟部工業技術研究院與桃機公司24日舉辦「機場自駕接駁驗證」成果發表,本計劃爲國內最高速(時速50公里)的自駕車測試案,結合5G智慧路口技術,實現智慧機場願景,經濟部表示,未來4年至少會投入新臺幣50億元經費,達到更高的國際競爭力。

成果發表活動由民航局局長林國顯、交通部航政司司長何淑萍、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李世光等與會貴賓及機場員工親自試乘自駕車體驗測試成果,場域驗證路線從第二航廈爲起點,行經第一航廈、航郵中心、航警局及臺北關,全程共4.2公里,自2022年8月啓動測試,至今已累積運行里程逾1000公里。

林國顯表示,交通部發展智慧運輸不遺餘力,提供資源鼓勵國內團體與企業辦理技術實證(Proof of Concept;POC),期望帶動我國相關產業發展與升級。桃園國際機場是臺灣與世界鏈結的重要樞紐,本次與工業技術研究院的「機場自駕接駁驗證」合作中,爲全國首件自駕車開放場域全域中高速運行示範,期望透過場域中的新興科技應用實證爲基石,加速邁向智慧機場,推動交通科技產業創新。今日試乘之後,覺得運行非常順暢,與真人駕駛並無差別,給予技術團隊高度肯定。

邱求慧指出,這次跟交通部的合作在技術上有很多重要的突破意義,它是國內現行自駕車速最快,達到每小時50公里,是自駕車的里程碑,也是全世界第2個在國際機場做接駁的案例,代表臺灣在智慧運輸、自駕發展上已達到國際水準。

全國已有15案在各地正式上路,未來除在自駕車相關交通法規必須要排除、適用,在科研方面還有很多技術問題要突破,包括更高的速度或更復雜的路況,估計在未來4年,至少會投入新臺幣50億元臺幣的研發經費,以挑戰更高的技術,達到更高的國際競爭力。

工研院機械所長饒達仁表示,工研院的自駕車技術在硬體部分,基本上是跟國內零組件廠商、整車廠商一起合作,目標是朝向整車跟零組件都是在地化生產,軟體部分,則依國際標準跟交通部規定做出基本的操控能力,期待未來可做到全場域整車實驗,讓廠商可做出更多可輸出國際的技術。

桃園國際機場公司董事長楊偉甫強調,桃機是24小時運行的服務單位,自駕車可在員工或駕駛的調度上減少很多人力需求,降低疲勞駕駛狀況,這次測試的結果符合期待,這種共同跨域整合的合作經驗在國外很少見,期待場域的實測完成後,能導入到真正的商業運轉,讓臺灣在智慧機場或者智慧交通方面能領先全球。

工研院自駕車感知系統由8支攝影機、5個光達、5個雷達所組成,鏡頭可處理複雜背景下的紅綠燈辨識與車輛、行人識別;雷達協助感知自駕車與其他車輛間的相對速度,讓車輛能更精準地計算速度;光達利用雷射精準量測自駕車與周遭建築物、車輛間距離,使自駕車更正確地判斷車道切換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