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激辯A股下半年走勢,這些主線是共識
A股市場在7月的前兩個交易日表現不振,創業板在7月2日的跌幅達到3.5%,極大的干擾市場信心。
A股市場下半年行情將如何演繹、市場風格是否會再次轉換以及有沒有系統性機會或者風險,是投資者當前最關心的問題。
// 市場爲什麼調整? //
一、隨着跨季因素及七一行情告一段落,市場對於政策預期降低,前期擡升的風險偏好也出現了回調趨勢。
二、5月國內經濟復甦斜率也出現了放緩的跡象,地產週期走弱,工業生產與消費復甦的停滯引發市場對於下半年國內經濟下行擔憂。
三、市場走弱的同時,也伴隨着北上資金的大幅流出,本週北上資金合計淨流出158億元。美聯儲緊縮預期的發酵加速了北上資金流出。
中信證券認爲,市場需要對短期的風險擾動進行消化。這些風險包括疫情和缺芯等因素在一定程度對工業生產、消費、出口方面的拖累;市場對信用風險暴露的擔憂增強,以及銀行間流動性在7月擾動增多,資金面波動性較大等。
// 有無系統風險? //
國盛證券分析師張啓堯在《7·1之後,市場的變與不變?》的研報中表示,7·1之後,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都不存在系統性風險,仍將以震盪爲主。利用好每一次波動帶來買入機會。
該分析師從兩個方面論述當前A股面臨的國內外環境:
一、海外方面,儘管Taper逐漸臨近,但美股仍然迎來新高。
經濟數據方面,非農也顯著高於預期,顯示美國經濟仍在復甦,推動美國企業基本面持續修復,將對美股形成強力支撐,類似13-15年;若美國經濟復甦不達預期甚至再度陷入衰退,則美聯儲將大概率重啓寬鬆,類似2010年3月結束QE1後,又於8月啓動QE2。因此,美股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較小,也難以成爲影響A股的黑天鵝事件。
二、國內下半年經濟驅動力進一步弱化,疊加通脹見頂回落,貨幣政策也很難系統性收緊。
此前5月國內生產、投資、消費數據全面放緩並低於預期。而從近期公佈的6月PMI來看,製造業PMI指數50.9繼續下滑。結構上,生產指數下滑0.8個百分點至51.9,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0.2個百分點並連續2個月低於臨界值,指向外需降溫或已在向生產端傳導。因此,整體經濟復甦的驅動力已在弱化。與此同時,近期除原油等少數外,主要大宗商品價格均已大幅回落,通脹壓力減小。
// 風格是否會轉換? //
每一次A股調整,都會引發風格變化的猜想,這一次也不例外。
對於後市行情,機構的共識是:不會出現單邊下行的熊市,也難有單邊上行的牛市行情,結構性行情仍然是A股下半年最有可能的達成的狀態。而對於後市行情,機構的分歧在於,基本面主導與賽道佔優各有擁篤者。
看多賽道和成長的機構認爲:千金難買科技牛回頭。
西南證券研報稱,當下的這輪科技牛很可能比2013年的創業板牛更持久,更有韌性。原因有二:其一,當前的制度設置比2013年時更健康,更完善(IPO暫停VS科技板塊註冊制);其二,當前的產業趨勢比2013年時更持久。
國盛證券也認爲,2021年下半年要“着眼未來、把握當下、配置科創”,並從三個方面“掘金”科創板:開拓A股新方向,對標稀缺的細分賽道“獨角獸”的;業績增速一直領跑科創的“高成長”;上市以來回撤較深,已跌破發行價、從PEG等角度具備估值性價比的。
另一些機構則更看重中報業績,以及週期的力量。
中銀證券稱,往後看,市場會迴歸盈利主線。首先,進入7月市場再次進入中報配置窗口期,業績高增及超預期的個股仍將成爲市場資金配置的主要方向。其次,國內經濟復甦的韌性將會強於市場預期。另外,隨着流動性環境從階段性寬鬆向常態化迴歸,前期市場的流動性溢價或逐步迴歸,流動性溢價推升的部分缺乏業績支撐的個股面臨調整壓力。
因此,該機構認爲,盈利因子將成爲三季度市場行情的核心定價因素,同屬於盈利高增長傳統週期與新興成長均有表現的機會,而當前估值水平相對佔優的傳統週期板塊價值迴歸勝率和賠率更高。
成長股的行情經過2-3年的演繹,估值有泡沫化的傾向,結合對下半年全球經濟共振復甦的判斷,認爲現在是配置週期股行情的好時間。
中信證券認爲,市場主線從高彈性主題轉向高景氣板塊。A股進入中報正式披露階段,節奏上,業績相對較好的個股傾向優先披露,對市場形成一定支撐的同時,也會加快市場結構的調整。
// 重合主線 //
無論是預判下半年週期迴歸,還是相信科技牛市回頭的機構,都提到新能源車產業鏈。
中信證券稱,建議繼續緊扣高景氣主線,具體圍繞新能源、科技自主可控、國防安全和智能製造四條成長製造主線佈局,這些板塊短期波動會帶來新的入場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