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劍看起來都一樣? 搞懂規則就能輕易辨別

銳劍全身都是攻擊範圍。(圖/資料照/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偵源臺北報導

2016年世界銳劍衛星賽暨2017臺北世大運擊劍測試賽,17日起在臺北體育館開打,其實擊劍分爲鈍劍、銳劍與軍刀3種,在器材規格規則上有所不同,瞭解比賽方式後,就能看懂擊劍。

擊劍在歐美等國是發展普及運動,在我國相對冷門,至2012年倫敦奧運的徐若庭爲止,還是相隔24年再有臺灣擊劍選手晉級奧運,一般觀衆對擊劍賽事多半難以看懂,雖分3種競賽,看起來卻感覺都一樣。

以銳劍來說,對初次接觸擊劍賽事的觀衆,算是較容易入門項目,它也是3個擊劍項目中速度最慢的一項,全身都是有效攻擊區,所以選手在出手選擇上會比較謹慎,因爲出招的同時,也等於露出了破綻

銳劍不行使攻擊權,簡單來說攻擊權就是採取主動攻擊者,若刺擊成功則得分,採取防禦的一方,則是抵擋對手攻擊後還擊成功後得分,攻擊權的由裁判亮燈判定,只有鈍劍、軍刀有攻擊權,銳劍比賽中如果雙方互擊,且都判定有效,則均爲有效得分。

鈍劍的限制最多,必須用劍尖集中背部或軀幹纔算有效得分;軍刀不論是砍劈或刺擊動作集中對手腰部以上部位皆算得分,也是唯一能用刀刃部位進攻的項目,因此節奏非常迅速。

▲銳劍的形狀。(圖/資料照/達志影像/美聯社)

接收更多精彩賽事,歡迎加入《ETtoday運動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