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保健-肌膚敏感冬季癢 勤保溼少辛辣

氣溫低皮膚乾燥,醫師呼籲民衆要隨時注意爲肌膚保溼。(倪浩倫攝)

近來天氣忽冷忽熱,氣象預估鋒面將至,不少敏感性皮膚民衆,因溫度和溼度的轉變,皮膚出現紅腫、幹癢及脫屑情形,皮膚科門診人數增加2成。醫師建議,季節轉變期間,民衆應多注意保溼和防曬,洗澡不要洗太熱。

皮膚科醫師鄭惠文表示,每當夏末秋初或秋末冬初的時候,最容易讓敏感性的皮膚出問題,包括紅腫、癢、過敏、蕁麻疹或異位性皮膚炎等,宜加強自我保健,避免皮膚出問題。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敏感性皮膚因皮脂分泌下降,加上表皮含水量減少,特別容易幹癢,務必要做好保溼的工作。

市面上保溼品琳瑯滿目,不少產品還宣稱兼具美白、緊緻等其他效果,但鄭惠文認爲,對敏感性皮膚而言,成分和效果愈單純愈好,而且不是隻在早上出門、晚上洗澡後擦,而是覺得皮膚乾燥時就該補充。他指出,白天和晚上可做大面積的塗抹,出門在外補充時,可加強露在衣物外的部分皮膚,也就是四肢、臉頸即可。

皮膚是人體的防護罩,皮膚上有一層弱酸性的皮脂膜,能幫助鎖住水分及抑制部分微生物生長。趙昭明說,儘管天氣漸冷,民衆洗澡也不應洗過熱的水,容易破壞皮脂膜。此外,天氣一冷,不少人就愛揪團吃麻辣鍋,但辛酸辣食物對敏感性皮膚較刺激,別忘了補充富含維他命的C的蔬菜水果。

全臺近來多受空污影響,不僅呼吸道不好的民衆受苦,敏感性皮膚民衆也深受其害。趙昭明說,空污裡的粒子,會造成皮脂氧化,建議民衆空氣不好就多待在家,出門除了做好保溼和防曬,也不要將過多皮膚露在衣物外,「尼龍材質的衣物對皮膚較刺激,建議冬天改穿棉質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