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八斗國小推印尼「竹搖琴」班 促新住民傳統文化融合

基隆市八斗國小長期推廣有特色的東南亞傳統樂器「竹搖琴」,在師生努力下,竹搖琴班已有不小規模,也常受邀至各地表演。(童子瑋辦公室提供/徐佑升基隆傳真)

基隆市八斗國小長期推廣有特色的東南亞傳統樂器「竹搖琴」,在師生努力下,竹搖琴班已有不小規模,也常受邀至各地表演。基隆市議長童子瑋(左一)近日也至八斗國小體驗竹搖琴。(童子瑋辦公室提供/徐佑升基隆傳真)

基隆市八斗國小長期推廣有特色的東南亞傳統樂器「竹搖琴」,在師生努力下,竹搖琴班已有不小規模,也常受邀至各地表演。(童子瑋辦公室提供/徐佑升基隆傳真)

因應政府新南向政策及發展學校特色,基隆市八斗國小長期推廣有特色的東南亞傳統樂器「竹搖琴」,在師生努力下,竹搖琴班已有不小規模。竹搖琴由長短不一的竹筒組成,再以手腕出力搖晃,讓竹筒發出不同的音色,敲擊出悅耳多變的旋律,也常受邀表演。議長童子瑋表示,現代社會需多元學習,期望在基隆孩子可體驗到不同的文化,議會將盡力協助學校發展。

音樂老師李逸斐指出,竹搖琴發源於印尼,竹搖琴由長短不一的竹筒組成,再以手腕出力搖晃,讓竹筒發出不同的音頻,敲擊出悅耳多變的旋律。

李亦斐說,竹搖琴課程從基礎樂理、單音手搖琴,到最後由單人操作有完整旋律的整臺手搖琴。李老師還說,竹搖琴演奏時,學童要學會聽彼此聲音,要學會等待聆聽,更訓練專注度與合作精神。

校長羅世彬表示,竹搖琴至今成立已七年有餘,從學童一年級開始到三年級,主要學習樂理與單音竹搖琴,直到升上高年級的學童略有基礎又產生興趣後,就將學童們集合團練,讓他們有團體表演的機會。

羅世彬強調,八斗國小竹搖琴因爲設備、師資完整,在全臺灣數一數二,所以也受到民間單位矚目與邀請,時常到各地展演,也希望藉由學童努力演出,讓更多臺灣民衆認識這項印尼傳統樂器。

日前童子瑋志八斗國小竹搖琴班師生學習狀況,並一起與學童學習竹搖琴。童子瑋說,之前曾在海科館看到竹搖琴表演,當下非常震撼,所以這次到學校參觀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現今時代,每位學童應該要多元學習,期望在基隆的孩子們可以體驗到不同的文化,市議會會盡力協助學校發展。

童子瑋強調,臺灣少子化已是趨勢,在學生人數銳減下,學校必須「集中資源」、「特色經營」,纔是留下基隆子弟在地就學的解方。

陪同參訪的市議員許睿慈表示,八斗國小有將近10%的新住民家長,也有近20%的原住民家長,因此,學習尊重不同的文化與習俗,是校方一直以來的教育理念。該校獨步全臺的竹搖琴課程,不僅是用音樂培養孩子的競爭力,更是養成文化共榮精神、延續傳統藝術價值的最佳典範。